圖片來源:葉大華,IORG 製圖。
自媒體竄起,假錯訊息防治難度倍增
網路媒體種類多元,針對兒少內容目前還沒有主管機關執掌,只能靠半官方機構 iWIN 協助防護。iWIN 是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依照《兒少法》第 46 條授權,在 2013 年委託民間單位成立的網路內容防護機構,2017 年後委由台北市電腦公會接掌,主要業務是推動網路平台自律,防止有害兒童及青少年身心發展的內容出現。
「訊息在網路上,被實體法令上規範的程度比電子和平面都低,它是低度管理的。例如爆料平台,根本就算是一種自媒體,任何人都可以提供資訊,主流媒體也會從這裡找報導材料。」自媒體的蓬勃發展,讓防治假訊息的複雜度翻倍,葉大華認為這類型的狗仔文化衍生出種種問題,其中之一就是讓閱聽眾習慣看圖說話,不相信公權力的角色,成為假訊息快速傳播的溫床。
多管齊下,培養學童媒體識讀意識
需要查證的不僅是政治訊息,日常健康資訊、地方新聞等,葉大華認為都需審慎看待「我們在做這種媒體識讀教育時,都會去建議,當大家收到資訊,要養成習慣先去看 MyGoPen 或者是事實查核中心。」多年來,台少盟也不遺餘力地從各層面推廣媒體識讀、媒體素養相關教育課程。
在台少盟出版的《第一次監看兒少新聞就上手》中,蒐集每一年常態性的監測、提案、申訴,透過案例分析,讓讀者熟悉不當新聞的類型,鼓勵大家採取行動檢舉與申訴。除了推出監看新聞工具書,台少盟也和「阿普蛙工作室」共同合作,在 2019 年開發媒體識讀桌遊「抓誑新聞」,透過遊戲的方式,帶領大家找出新聞潛藏的問題。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召集人胡元輝曾說,媒體素養應當是全民運動,幫助每一個公民練習防身術,唯有建立集體對於資訊查核的習慣,並且懂得辨識、不被它誤導,才能讓不實訊息的傷害減少。根據長年推動新聞自律、媒體教育的經驗,葉大華也以此總結,台灣的新聞環境特殊,擁有全世界最多的新聞台、SNG 車,隨時隨地高密度推播新聞,供給量遠大過於需求量時,就難以促成篩選機制啟動,唯有從根本著手,建立公民意識,培養接收訊息後的查證習慣,才有機會根治假訊息造成的社會傷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