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 2020 美國總統大選剩不到兩週,誰將入主白宮是許多人關心的話題,不過根據美國國家反情報和安全中心主任埃維尼納(William Evanina) 8 月初公布的一份聲明,大選期間有多個國家試圖影響美國選民的認知和投票傾向、改變美國的政策、製造美國內部紛爭,並降低美國民眾對於民主程序的信心,其中最令人擔心的三個國家分別為中國、俄國和伊朗。
一般認為中國不希望見到挑起貿易戰、將疫情責任歸咎中國的川普連任,期待對中較友善、與習近平會見過多次的拜登當選;俄國則希望改變國際合作模式、削弱西方盟友關係的川普再做四年。然而這兩個國家介入美國大選的理由,真的只是想要幫助自己偏好的候選人當選嗎?本文將比較中、俄兩國介入最近兩次美國總統大選的行為,並試圖解釋兩國介入手法不同的可能原因。
中國是否真的「介入」美國 2020 年總統大選?
選舉期間,美國總統川普和其執政團隊除了要求中國對蔓延全球的疫情負責、將中國視為對美國國家安全的最大威脅,同時也不斷宣稱中國正介入美國大選。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歐布萊恩(Robert O'Brien)就在 9 月初出席白宮記者會時表示,「中國正扮演更積極的角色介入(interference)美國選舉,並且有影響美國政治最大規模的政治計畫」(記者會中歐布萊恩並未提供進一步的證據),歐布萊恩也提到中國正對美國的選舉註冊系統進行駭客攻擊,竊取美國人民的個資。此外,川普陣營更指控中國利用 Twitter、TikTok 等社群平台,散播不實訊息或偏頗資訊來影響美國大選。不過中國是否真有「介入」美國大選,恐怕就目前現有證據來說,如此的指控並無法成立。
針對駭客攻擊這點,美國微軟在今年 9 月公布的報吿裡提到,在中國營運的駭客團體 Zirconium 針對川普和拜登陣營的競選重要人士、國際事務專家,發動網路情報攻擊。不過根據兩家網絡安全公司 CyberSheath 和 Prevailion 的觀察,中國的駭客攻擊主要以「情報搜集」和「間諜行動」為目標,而非「影響美國大選」。至於中國散播不實訊息來影響美國大選,今年 3 月美國情報單位確實指出中國協助散播「川普政府正計畫『封國』」的假新聞,不過,這起中國資訊操弄比較像是在製造美國國內混亂,因此也無法直接和「影響大選」劃上等號。
事實上,中國在疫情期間進行的許多對美資訊操弄,包括 IORG 先前針對「光復美國」事件的研究,都應該被視為中國長期以來進行「大外宣」和「認知戰」的一環。比起短期針對美國大選的操作,中國的社群媒體和外交系統網軍更在意的是「說中國好話」,營造並維持「正面的中國形象」,有時為了安撫國內情緒,實施「戰狼外交」詆毀他國政府以展現自我優越感也在所不惜。
因此,雖然中國政府確實在與疫情重疊的美國大選期間進行資訊操弄,川普政府也積極在中國身上貼上「干預選舉」的標籤,但目前並沒有確切證據能證明中國在干預美國總統大選。不過俄羅斯是否干預美國大選的問題,就相對證據確鑿了。
俄國介入美國大選手法層出不窮
2016 年俄國介入美國大選的方式,包括駭客入侵川普對手希拉蕊陣營的電子信箱系統、散佈不利希拉蕊的假訊息等。負責調查「通俄門」的特別檢察官穆勒(Robert Mueller)在 2018 年提出的起訴書中指出,俄國軍事情報單位 GRU 駭進希拉蕊總統競選團隊工作人員的電子郵件,且該行動早從 2016 年 3 月就已經開始,且俄國駭客的目標不僅是希拉蕊而已,還包括與川普角逐共和黨初選的參議員盧比歐(Marco Rubio)。
假訊息的方面,英國牛津大學「運算宣傳計畫」(Computational Propaganda Project)與網路分析公司 Graphika,以及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康菲爾德研究集團(Canfield Research)、數位安全公司 New Knowledge 等,都針對俄國在選舉期間的訊息操弄進行研究。他們的報告結果皆指出,俄國總統普丁富商好友普里格欽(Yevgeny Prigozhin)旗下事業贊助的「網路研究局」(Internet Research Agency,IRA)利用各式社群平台,干預 2016 年美國選舉。例如散播不實訊息宣稱希拉蕊陣營收取白人種族主義組織「3K 黨」的政治獻金,或是鼓勵黑人選民不投票。根據美國聯邦人口調查局數據,2016 年的黑人選民投票率是 20 年來最低,不到 60%。
俄羅斯 2016 年呼籲選民不要投票的迷因圖。圖片來源:RadioWest。
到了 2020 年,俄羅斯 IRA 介入美國大選行動持續進行。今年 9 月 Facebook 就公布並移除了 13 個由 IRA 操控的假帳號和 2 個粉絲專頁,它們大量轉載另一個也由 IRA 所創立的新聞媒體 「PeaceData」(已關閉),該媒體以美國左派人士(多為民主黨支持者)為目標群眾,先透過大力批評川普總統來吸引觀眾,再撰文攻擊民主黨候選人拜登和其副手賀錦麗,意圖分散原先支持拜登的潛在選民。同時,和駭客入侵希拉蕊陣營電子郵件以找尋負面素材一樣,俄國藉由親俄的烏克蘭議員指控拜登貪污,提供了川普陣營和親共和黨的媒體豐富的媒體素材進行對拜登的負面報導。
文中寫道:「今天我們決定關閉 PeaceData。我們過去為那些無聲的民眾發聲,我們要在此感謝我們的讀者和貢獻者的支持。有些腐敗的勢力(美國聯邦調查局、美國國家安全局、Facbook、CNN、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攻擊我們,試圖消滅言論自由。今天我們擋到他們的去路,明天誰的言論自由又會成為他們的對象?為你的權利站出來!為你的自由站出來!起來對抗那 1%!」圖片來源:PeaceData 網站,目前已關閉。
中、俄介入美大選差異:對美策略不同
從上述比較可知,中國與俄國在美國大選期間「介入」的行為模式相當不一樣。中國在美國總統大選期間的資訊操弄必須放在格局更大、施行時間更長的「大外宣」和「認知戰」底下來理解,就如同中國長期對台灣進行的統戰行動,目的也是要改變台灣人對中國的認知。中國在美國大選期間發動網路駭客攻擊,竊取美國選民和特定選務人士資訊,則是要監控特定美國公民,或是了解未來美國執政團隊可能的組成和政策方向,以利中方做長期對美政策的規劃。但對俄國來說,兩次的美國總統大選顯示了克林姆林宮不但對美國總統候選人有明確偏好,更會以實際行動影響美國大選走向,讓對自己有利的總統候選人當選,不管是透過資訊操弄,或是駭客攻擊、找政治打手找尋素材來詆毀不中意的一方。
兩國會有這樣行為上的差異,在於他們的對美策略極為不同。中國正努力成為與美國肩並肩的世界強國,但現階段在地緣政治上仍不希望與美國有太大衝突,經濟上也需要與美國有穩定的經貿關係,來完成技術升級和國內的經濟結構轉型,因此儘管中國在經濟、外交、科技等各方面都比俄國更有資源與實力去影響美國大選,比起明目張膽地支持特定美國總統候選人,中國更希望藉由美國大選廣泛搜集資訊,以利與美國建立長期、穩定、可預測的雙邊關係。
反觀俄國對美國的策略規劃,比較是基於地緣政治以及國家安全,而非經濟和外交考量。川普政府推崇的「美國優先」、「單邊」主義有助削弱北約的組織動員能力,進而降低北約對俄羅斯的國家安全威脅,因此對俄國來說,在美國選舉當中支持川普贏得連任,才更符合俄國利益。就如同美國華府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的副主席威斯特(Darrell M. West)針對今年外國勢力干預美國大選所說的:「不同的國家會有不同的做法,因為他們的外交政策跟目標都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