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論

More

K.1 台灣資訊環境自由而多元,受新聞媒體產業生態、大型社交平台個人化推薦、短影音主流化影響,出現科技成癮、資訊碎片化、議題標籤化、依賴意見領袖的現象,放大黨性極化、社會分化;資訊操弄更常見於重大事件期間,研究不易、因應措施時效性受限

K.2 資訊操弄主題重複出現,否定台灣主體、否定台灣盟友、否定民主制度,社會集體心理為資訊操弄傳播的土壤,涉及專業、機密、受到廣泛關注的議題為產製成本低廉的資訊操弄創造市場需求

補充:資訊操弄 5 分類 – 來源、內容、推論、行為、環境機制

K.3 政黨、政治人物、企業、媒體、名嘴、網紅、公民,任何人都有能力發起或放大資訊操弄,意圖各異,而威權勢力發起或放大的資訊操弄破壞民主,應優先重視、加以防治;證據顯示,中共持續介入台灣資訊環境,放大「島內」聲音「以台批台」,製造偏頗的台灣形象、分化台灣社會、試圖影響選舉結果

K.4 資訊操弄妨礙「講道理」的公共討論、破壞社會信任、影響選舉,無法完全消除,研究、防治不及科技發展、社會極化速度,需要社會各界透過研究、教育、對話、開放協作的「社群模式」實作多元解方,降低資訊操弄對民主的危害

2024 選舉

More

K.5 訴諸戰爭恐懼的資訊操弄論述降低台灣民眾對美好感、提升對中好感,影響投票行為;各政黨支持者有明顯媒體偏好,國民黨支持者、旺中觀眾對資訊操弄論述認同程度顯著較高;資訊操弄論述認同者,民主支持顯著較低,反映資訊操弄可能導致威權擴張

K.6 不符標準的民調、民調結果的不當解讀、缺乏證據的「假民調」指控擴大民眾對民調的誤解,傷害民調的公信力,使民調成為「操弄真實」的工具

K.7 執政黨、中選會「作票」謠言再次出現,近年選舉、罷免、補選、公投期間持續出現「作票」謠言;2024 選後「作票」謠言影片持續透過 LINE 群組、YouTube、TikTok 傳播,稱選務瑕疵為「作票」,傷害選舉結果的公信力、破壞對民主制度的信任

K.8 「戰爭」「和平」的對比進入公共討論,賴清德獲民進黨提名、郭台銘發言、韓國瑜發言為重要事件,旺中、TVBS、三立放大論述,國民黨使用戰爭、和平相關競選口號,且更強調戰爭

K.9 2024 選前有更多政治性 LINE 謠言,候選人私德為熱門主題,「賴清德有私生子」居首

K.10 中共於 2024 選舉期間持續介入華語資訊環境,著重批評民進黨、賴蕭,「以台批台」企圖影響台灣選民;中共官媒抖音頻道放大台灣名嘴郭正亮、介文汲、賴岳謙、蔡正元等人「疑美」「反民進黨」「兵凶戰危」言論,國民黨副總統候選人趙少康名列中共常用名嘴前 10 名

YouTube、短影音

More

K.11 YouTube 是台灣民眾獲得新聞時事資訊的重要管道,僅次於電視

K.12 YouTube 存在「平行時空」,政黨認同、媒體偏好、議題立場的結合反映並形塑觀眾對台美中關係及各項公共議題認知落差,衝突的世界觀妨礙台灣社會相互理解、信任建立

K.13 抖音、TikTok 使用者不限於年輕人,使用者對中好感更高、更認同資訊操弄論述

K.14 行為科學實驗反映同溫層現象,260 位受試者的政治立場和資訊偏好高度相關;資訊操弄短影音讓受試者讓對美好感下降,對中好感不變,使民眾更不親美;觀看資訊操弄短影音讓受試者對台灣現行民主制度的支持顯著上升,是意外的結果

中共對台資訊操弄

More

K.15 中共對台資訊操弄內容否定台灣主體、貶低台灣盟友、分化台灣民眾、說好中國故事,形塑符合中國利益的華語世界觀

K.16 中共對台資訊操弄技術持續更新,緊跟台灣時事「以台批台」,利用主流媒體分眾特性、影音平台成癮特性、封閉群組隱密特性介入台灣公共討論,研究方法及因應措施必須持續調整

資訊操弄形塑華語世界觀

More

K.17 重大事件形塑台灣政府對內治理失能、對外勾結外國謀取私利、受他國控制的形象,政府沒有正當性、國家沒有主體性

K.18 疑美論持續傳播,描繪負向發展的美台關係,從不平等交換到掏空台灣,從棄台到毀台,美國是世界亂源

K.19 日本排放核廢水污染海洋、海鮮有毒、禍害鄰國、連結二戰侵略行為、人體實驗

K.20 中國議題在台灣新聞及政論節目形成「平行時空」、中共官方形塑中國「和平使者」「王道」形象

讓台灣資訊環境更健康的 100 種方法

More

K.21 建構「資訊環境學」,連結跨領域科學研究方法及研究成果,深化對網路及實體資訊環境理解,作為多元解方的共享事實基礎

K.22 以專業嚴謹的科學研究拆解資訊操弄:科技研發、產學合作,從文字到影音的資料備份、探勘、萃取、辨識、資料標註、AI 應用,推進資料驅動的運算社會科學研究

K.23 數位公民素養的校園及社區教育是長期根本解方:資訊判讀、數位素養、建立連結、有效對話,是防治資訊操弄、維護基本人權、鞏固台灣民主的長期根本解方;專業知識普及、降低資訊不對稱、讓選民「充分知情」,是所有公眾人物的首要任務

K.24 因應資訊操弄的「台灣模式」是「社群模式」:政府、社群、社會各界的多中心開放協作是台灣防治資訊操弄、守護選舉公正、強化民主韌性、維持主權獨立的關鍵

總論

More

K.1 資訊操弄持續存在於台灣資訊環境中,在社會重大事件或政治決定期間,妨礙講道理的良性公共討論,可能改變公眾對公共議題的認知,加劇對立、破壞信任,影響政治決策及選舉結果。

K.2 資訊操弄包括各種有問題的資訊來源、訊息內容、推論過程、傳播行為、環境機制。

K.3 🇨🇳 中共對台持續發起或協助傳播資訊操弄,強化台灣民主治理、國際民主同盟的負面形象,同時宣傳中國正面形象,塑造另類世界觀。

K.4 台灣社會各界現正形塑共同重要價值,以粗略共識、多中心行動,集體強化台灣民主韌性。

2022 年選舉

More

K.5 2022 年選舉期間,各平台公共討論集中台北、桃園、新竹市候選人。

K.6 2022 年,資訊操弄描述台灣民主治理失能、貪腐,可能影響民眾對政府施政績效及特定候選人形象的認知,進而影響選舉結果,戰爭及 COVID-19 防疫為 2 項重要主題。

K.7 至少自 2020 年起,每逢投票,「做票」訊息就會出現。

K.8 候選人「專屬粉專」現象普遍。多個粉專「專屬貼文」即選舉相關貼文只提到特定候選人,其專屬比例最高達 80%,其內容可能為宣傳或批評特定候選人。2022 選前各候選人的高比例專屬粉專中,出現如「兩岸頭條」經調查局證實其經營者具有 🇨🇳 中共解放軍背景。

中共對台資訊操弄

More

K.9 🇨🇳 中共對台資訊操弄,強化台灣民主治理無能、腐敗、背叛人民的負面形象,以及國際民主同盟拋棄台灣、實力不足和中國抗衡、是世界上戰爭及混亂的根源、國內民主破碎的負面形象,同時宣傳中國治理模式優於西方、中國經濟軍事實力強大的正面印象。

K.10 🇨🇳 中共官方少見直接參與對台資訊操弄,官方參與的資訊操弄論述可能相對重要。

K.11 🇨🇳 中共官媒常見參與對台資訊操弄,在重大事件期間常見連動台灣傳播熱度。

K.12 🇨🇳 來自中共的資訊並非單向對台傳播:台灣特定人士或媒體放大中共言論,中共亦放大台灣特定媒體、名人、「島內網民」、匿名粉專、被盜帳號言論,持續擴大同溫層。

K.13 🇨🇳 🇷🇺 俄烏戰爭相關研究證實中共及俄羅斯官媒的協力現象確實存在。

台灣資訊環境生態

More

K.14 內容農場「密訊」重現 2018 傳播情形:曾在 2018 年選後被 Facebook 禁止分享的密訊,換網域重生,在 2022 年選前成為獲粉專分享次數第 2,其內容過半來自《中時新聞網》。

K.15 Facebook 粉專群聚發文現象,即使其貼文的互動數不高,也可能提高後續相關議題傳播熱度。

民主韌性

More

K.16 防治資訊操弄,必須有更多實證科學研究,才能在共同時事基礎上確認問題,共同尋求解方,使資訊環境成為民主助力。

K.17 資訊判讀能力需要有意識地培養,可以從校園與公民教育 2 方向著手。IORG 2022 年出版《資訊判讀力》,提出「訊息可信度評量」,是公民個人分析訊息可信度、改善公共討論的具體行動方案。

K.18 公民社會應減少簡化且片面的傳播,強化實體空間實質對話,增進群體情感連結,凝聚共識,促進良性公共討論。

Overall Conclusions

More

K.1 IORG 以可公開驗證的資料科學方法,證實中共持續發起及參與傳播資訊操弄,製造台灣資訊環境亂象

K.2 COVID-19 疫苗、公投 4 案、國際關係為 2021 資訊操弄重點主題

K.3 每逢選舉,就有「做票」論述,可能有損選舉制度的公眾信任,弱化民主

K.4 特定資訊操弄論述來自台灣本土,防衛民主,應強化社會信任,健全資訊環境、推動資訊判讀教育

COVID-19 Vaccines

More

K.5 疫苗論述變化:從「台灣缺疫苗」到「國產疫苗有問題」,到「疫苗有問題」,再到「疫苗沒有用」,可能降低民眾接種意願

K.6 疫苗論述特徵:隨時事改變,親切問候、新聞連結、引用權威發言、引起既有情緒、與讀者拉近距離,提高可信度

K.7 疫苗熱度:台灣 AZ 最高、中國 BNT 最高;中共「最關心」高端

2021 Referendums in Taiwan

More

K.8 公投前,「萊豬」最多資訊操弄,引起食安恐慌、反政府、反美情緒

K.9 公投前,中共最關心「萊豬」,論述重心並非議題,而是協力傳播國民黨宣傳、批評民進黨「網軍」、「濫權」

K.10 公投後,議題論述近乎消失,可疑論述質疑選舉正當性、政府介入宣傳,並有中共協力傳播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More

K.11 中共官媒協力傳播日本舉辦東奧不力錯誤訊息

K.12 美國撤軍阿富汗「疑美論」3 主題:「拋棄論」熱度最高,台灣發起、中共協力,台媒共媒交互引用

K.13 台灣申請加入 CPTPP:「倉促申請」熱度最高,國民黨發起,中共協力

Taiwan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Ecology

More

K.14 台灣資訊環境多元、熱絡,不只是「假」,有問題的資訊來源、推論過程、政治宣傳、外國干預、訴諸恐懼、不信任,妨礙「講道理」的公共討論

K.15 Facebook 華語粉專、台灣新聞生態連動,LINE 自成一格

K.16 中共、微博內容透過 Facebook 華語粉專傳入台灣

K.17 內容農場活得很好,持續獲得特定 Facebook 匿名粉專「集團」群聚分享傳播

CCP Information Manipulation Against Taiwan

More

K.18 中共批台「謀獨」,宣傳疫苗、操弄萊豬,引導台灣讀者反美、反日、反政府

K.19 中共「連動」台灣資訊空間,引用旺中、聯合、台灣名人、網友,持續對台擴大「同溫層」

K.20 中共對台論述分工:官方政治宣傳、官媒資訊操弄

Defending Democracy

More

K.21 台灣民眾對特定公共議題的關心增加,可能有助減少中共資訊傳入台灣

K.22 加強「資訊判讀力」,是反制資訊操弄根本且長期有效的方法

K.23 以科學研究面對資訊操弄,以開放、課責、協作建立信任、健全資訊環境、強化民主

Resources

Chinese Information Manipulation Against Taiwan

More

K.1 IORG confirms, with publicly verifiable scientific methods, that the CCP is engaged in information manipulation against Taiwan

K.2 More than false information, Chinese information manipulation against Taiwan is becoming more diverse and sophisticated

K.3 IORG confirms “Weibo to Facebook” a route through which Chinese manipulated information spreads to Taiwan

Information Manipulation Collaborators

More

K.4 Among information manipulation collaborators, “local collaborators” are critical in spreading Chinese information manipulation in Taiwan

K.5 Collaborator behavior is diverse and can be classified into 3 types: source, content, and process of inference

K.6 Lack of verification by news media, collaborator behavior by celebrities, clustered posting by Facebook pages, together promote the spread of of manipulated information

K.7 Fact-checking may reduce spread of manipulated information on public social media platforms, effectiveness in closed groups is limited

Chinese Interpersonal Infiltration and Economic Influence Operations Against Taiwan

More

K.8 Chinese government is actively infiltrating various interpersonal networks in Taiwan, “Straits Forum” can be viewed as the annual performance review of its infiltration operations against Taiwan

K.9 Channels of Chinese infiltration are diverse and overlapping, older, those residing in China, and the economically vulnerable are more susceptible; “two-tier structure” in Taiwanese grassroots provides basis of self-persuasion when organizers accept Chinese benefits

K.10 Chinese government encourages political behavioral change through cultural calling and economic incentive

K.11 To gain indirect influence to Taiwan’s politics through target groups, Chinese government must ensures the economic incentives provided are irreplaceable

Defending Democracy

More

K.12 Democracy and unity, not witch-hunting nor ostracizing, are the purposes of studying Chinese influence operations

K.13 Strengthen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of citizens is the fundamental, long-term effective strategy in defending against information manipulation

K.14 Open data and intersectional collaboration can create concrete actions of civic participation in defending democracy

Directory

IORG is a Taiwanese civil society organization founded in 2019. Grounded on data evidence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hrough school education and public communications, IORG strives to formulate a shared understanding of the Mandarin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and strengthen trust and resilience of the Taiwanese democratic society.

In completing its research reports, IORG is immensely grateful to the continued support of its research advisors, as well as other scholars, professional workers, and researchers offering data, council, or assistance and wish to remain anonymous.

Every member of IORG has made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towards the completion of IORG’s research re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