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干預美國大選的好幫手:在地協力者

國際觀察

  • 作者 = 徐曉強
  • 編輯 = IORG 研究總部
  • 發布 = 2020.11.5 18:00

俄國積極介入美國 2020 總統大選,除了讓自己偏好的候選人當選,更要造成美國社會持續分化、動盪,削弱美國人民對民主制度運行要素的信任感。與 2016 年相比,俄國這次干預選舉故技重施,但手法更在地化,更依賴在地協力者,以迴避社群媒體平台刪除假帳號、要求揭露廣告資金來源等措施。在地協力者日漸重要的地位與 IORG 研究中國對台資訊戰的結論一致。經過四年美國雖然更加了解俄國干預大選的方法,但兩黨政治的極化和人民對主流媒體信任度的下降,無疑增加美國抵禦俄國干預大選的困難。台灣若要避免落入相同情況,提升公民資訊判讀能力之外,加強政府部門、特別是選務機關的資安防禦,要求社群媒體平台定期對協同不實行為做更多資訊揭露,培養社會對不同意見的包容性等都是必要之務。

在上一篇文章《一個支持拜登、一個支持川普?中俄「介入」美國選舉方式大不同》中,IORG 認為中國與俄國對美策略的差異,是導致兩國看待和參與 2020 美國總統大選方式有所不同的主因。本篇文章將聚焦俄國干預美國大選手法的進化上,說明俄國在近兩次美國總統大選期間使用了哪些影響手段,又是什麼原因讓俄國干預選舉的手法「在地化」、更加難以察覺,而這對台灣又有什麼啟示?

俄干預美大選故技重施?

比較俄國近兩次美國總統大選期間介入影響的手法,可以發現其實很多手段都一樣,只是實行起來的細節不同。例如 2016 美國總統大選時,民主黨全國委員會的電子郵件私服器,還有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蕊的競選團隊主席個人電子郵件帳號,都被與俄國軍事情報機構 GRU 有關聯的間諜駭客組織 Fancy Bear 攻擊(該組織另有 APT28、Sofacy Group 和 STRONTIUM 等別稱),並將竊取到的資料洩露給維基解密和一些網路部落格,目的是為了要造成民主黨內部分裂,降低希拉蕊的支持度。

類似這樣 「駭入並洩露」(Hack and Leak)的手法,在 2020 總統大選期間也同樣出現,而受害者變成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拜登。2019 年 10 月,親俄的烏克蘭議員德卡奇(Andrii Derkach)宣稱手中握有拜登為了保護兒子杭特在烏克蘭商業利益、而施壓烏克蘭政府的證據,並將證據交給川普陣營的人公開,目的同樣是為了傷害拜登的形象、影響選情。

在網路上散播假訊息、偏頗資訊,以及鼓吹並發起社會抗爭運動,也變成俄國干預美國大選的基本配備,只是在 2016 年時,俄國主要透過與官方關係密切的民間網軍組織「網路研究社」(Internet Research Agency,IRA),自己架設內容農場產出不實或偏頗訊息後,再交由同樣 IRA 創立的假社交媒體帳號傳遞,也就是自產自銷、一條龍的經營手法。

而在今年,美國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erman Marshall Fund of the United States)簡稱 GMF)成立的「保衛民主聯盟」(Alliance for Securing Democracy)研究顯示,俄國進行資訊操弄時,也會和美國當地人合作,例如架設新聞媒體 PeaceData(已關閉),先招募美國人擔任寫手撰寫報導,再透過合作的真實美國社群媒體帳號傳遞受操弄的訊息。值得注意的是,今年 Facebook 和 Twitter 下架了許多與俄國政府、軍情單位有關聯的假帳號,代表俄國自行操作社群媒體帳號的現象仍然存在,而且官方介入的痕跡更加明顯。

干預大選手法「在地化」

會有上述操作手法上的轉變,一方面是因為美國在 2016 年驚覺俄國介入大選後,公、私部門都投入了大量的資源研究俄國,試圖還原整個選舉操弄流程,了解俄國操弄大選的目的、策略、手段以及管道,讓俄國很難再複製上次的成功模式。另一方面,Facebook 和 Twitter 不定時刪除假帳號、要求揭露廣告資金來源等措施,也拉高俄國透過社交媒體平台進行資訊操弄的門檻,必須改變作法。

從上述俄國在本次大選干預手法的轉變,可以發現俄國的對策是「在地化」,盡可能地與美國在地人合作,以規避社群媒體平台的審查和限制,同時增加受遭弄訊息的可信度。「保衛民主聯盟」的研究就發現俄國操弄者在 2018 美國期中選舉前,成立 Facebook 社團「Resisters」,拉攏美國公民運動份子當社團管理員,藉此串連更多真實公民倡議組織,一起舉辦了至少 30 場示威遊行。由此可見,敵國在進行影響操作、資訊操弄和滲透時,在地協力者確實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這點與 IORG 研究中國對台資訊戰的結論相似,儘管中、俄兩國一開始選擇與在地協力者合作的理由不同。

過去 4 年美國越來越極化的政治和社會環境,以及人民對主流媒體信任度下降,都讓俄國資訊操弄成功的機率大大提升,形成一個惡性循環。例如只要俄國資訊操弄、干預選舉事件被揭發,就會有人說這是政治操作、政治迫害;又或者當俄國受操弄訊息被社群媒體平台抑制流量,主流媒體因為事證不足選擇不報導,都會被俄國資訊操弄者貼上「壓迫言論自由」、「主流媒體立場偏頗」、「媒體集團和政治菁英勾結」等標籤,讓美國人民對選舉、媒體、真實資訊等民主制度運行關鍵要素失去信任感,達成俄國削弱美國全球實力的目標。

給台灣的啟示

如同美國持續受到俄國選舉干預,台灣也受到中國鋭實力的滲透,手法諸如資訊操弄(請見 IORG 最新研究報告)、媒體滲透駭客攻擊招募網紅和購買台灣粉專等,與俄國相比不遑多讓。要提升台灣的抵抗能力,除了提升普遍公民的資訊判讀能力之外(歡迎點此了解、報名參加 IORG 在全國各地所舉辦的資訊判讀工作坊),加強政府部門、特別是選務機關的資安防禦,要求社群媒體平台定期對協同不實行為做更多資訊揭露,以及培養社會對不同意見的包容性等,都是能降低境外敵對勢力影響台灣自由民主體制的必要措施。

  • 選舉干預
  • 資訊操弄
  • 美國總統大選
  • 在地化
  • 在地協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