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和老大人談資訊操弄?銀髮族溝通 3 訣竅與你分享

  • 作者 = 嚴婉玲
  • 編輯 = 游知澔、IORG 研究總部
  • 發布 = 2020.9.24 20:00

從是否識字、是否使用網路,到對政府、政治的認知,老大人們都與網路原生世代有著巨大差異。在防治資訊操弄、加強資訊判讀上,理解銀髮族群的認知模式、面對面的溝通,特別重要。以下是我的一些經驗分享,如果你有更好的解方,歡迎一起討論!

「各位阿伯、阿姆,早安!我是婉玲,今天早上從台北下來,第一次來到這個社區很高興,想要跟大家分享一些我最近在研究的東西!」

這個夏天,我有幾次機會可以到彰化、花蓮等地的社區,透過「社區老人共餐」,與一些長輩分享什麼是資訊操弄,這個經驗與面對青少年或成人的經驗很不一樣。65 歲以下、都會區、受過高中以上教育、有機關、企業工作經驗的聽眾,華語(國語)和中文是普遍且容易的溝通方式。但到了老人共餐的場合,面對的是普遍 70 歲以上、女性多於男性、生活在非都會區,職業多為務農及家管的聽眾,華語和中文就變得陌生而遙遠,順暢的台語表達是當然首選,若無法做到,參雜華語、台語的自然語表達,是必要的語言選擇。

我帶領的資訊操弄工作坊需要請觀眾填寫「前測」及「後測」問卷,解釋講座目的及問卷內容,就成了講座開始即出現的第一道魔王關卡。幾場下來,我蒐集到問題類型包括:「老師!我不認識字,字也不認識我⋯怎麼辦?」「老師!我沒有在用手機,也不會用網路,這樣還要填問卷嗎?」「媒體都是騙人的啦,我也不相信政府,都是要騙票騙錢,我不想填啦!」「你這個是政治進入社區!」這幾個問題,代表了推廣資訊操弄議題不同層次的困難與挑戰,也許我先說說我的應對,如果你有更好的解方,歡迎一起討論!

IORG 團隊受邀到彰化福興鄉公所談資訊判讀。來源:新彰化新聞影片擷圖。

老師!我不認識字,字也不認識我⋯怎麼辦?

幾乎每一場老人共餐,我都會碰到幾個這樣的老人家,不要說是問卷沒辦法填了(即使可以口語解釋,幫忙勾選,效度也已大打折扣),PPT 簡報上的文字也因此不對她發生意義,那資訊操弄是否還會影響這個人?如果是,那又是透過什麼方式?

舉個例子,2018 到 2019 年是農業假訊息最活躍,危害也最嚴重的時候。當時,我與幾位熟悉產銷流程的朋友聊這件事,談到行口交易時,各種真假混雜的訊息口耳相傳的威力,像是「某某當選以後,某某省的訂單就來了」之類的句型相當常見,實際上,也因此造成了「某某黨比較會行銷農漁產品到對岸」的印象。這就是透過資訊操弄取得特定利益的標準案例。

除了農業產銷,同鄉會、聯誼會等社團組織也經常在團體聚會時,透過會員間的彼此交流,流傳著各種可能含有特定目的訊息。當然,聚會結束後,社團網絡仍會透過 LINE 群組等方式持續線上交流。這說明了,真實運作的訊息流是線上與線下交織而成,如果只關注在網路及媒體上如何撲滅假訊息,無法達到預期的成效。

老師!我沒有在用手機,也不會用網路,這樣還要填問卷嗎?

識字、能讀報、看新聞,但不使用網路的長輩比例其實也不低,他們受資訊操弄影響的管道雖然比起上述不識字的長輩更多一些,但也因為有文字訊息接收判讀的可能,而有機會以較結構化的方式解釋資訊操弄的流程。除了上述線下接觸假訊息的管道外,電視新聞、電台廣播、報紙,是這個族群最主要的訊息接收管道。當我講解「比報」的案例,以及傳統媒體如何因為商業利益而必須在政治立場上有所選擇時,可以明顯看見他們頻頻點頭和專注的眼神,但當我提到收到操弄的訊息如何透過 LINE 群組、臉書社團傳播時,這些老人家大概就會開始放空⋯

據此可知,傳統媒體(電視、廣播、報紙)在特定年齡層(約 60 歲以上)的影響仍然相當顯著。這正是 NCC 可明確合法管制的範圍,除了常見的裁罰,媒體換照時的資格審查也是重要的衡平手段,NCC 應讓社會大眾了解,維護新聞自由必須基於事實,這是確保長輩們對政府及傳媒仍保持信心的重要任務。

媒體都是騙人的啦,我也不相信政府,都是要騙票騙錢,我不想填啦!

這樣的反應,就是為什麼需要讓大眾對政府及傳媒保持信心的理由。「認知戰」(Cognitive Warfare)除影響不特定多數人形成錯誤認知、加劇社會對立外,更重要的目的即在摧毀對民主體制的信任感,使民眾不再相信自己有能力判斷事實與否,不再相信民主制度能有效改善自己的生活,從而放棄判讀資訊、防禦認知作戰的主觀意願。

當我碰到這樣的反應,我會舉一兩則新聞案例,解釋在同一個議題上,政治人物確實會前後言論不一,例如開放美豬進口,在不同時間、不同位置上,民進黨為什麼做出了不同的反應?在結論時,我會說:批評民進黨政府的決策絕對沒問題,但評論要基於事實,而不是有個模糊的印象就喊殺喊打。這樣的對話,通常只有部分人有耐心聽完全部,但不進行這樣面對面針對特定議題較完整的對話,就無法拉回這些人對體制的信任。

你這個是政治進入社區!

這個句子相當絕對,否定了所有政治討論、對話的意願及可能。類似但比較溫和的句子像是「我都沒有在關心政治啦!」「這些事我都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啦!」這樣的人,看似遠離政治,但常常正是被政治影響最深的一群。「政治不是一般人可以聞問、改變的。」「政治是危險的,離我越遠越好。」這種威權時期,政府希望你不要參與公共議題討論的思想教育遺緒,其實還深刻的存留在不少 60、70 歲以上的長輩心裡。尤其是女性,教育告訴她們,自己的責任就是把家務事管好,政府的責任就是把經濟弄好,讓人民有錢賺。當自己的先生、小孩無法賺到錢時,就是政府的錯,其他的事她不在意也不關心。有這樣想法的女性長輩經常是社區老人共餐裡的重要構成,她們一看到、聽到政治相關的討論,就會心生排斥,雖然不至於馬上轉頭走人(至少我還沒遇過),但整場保持戒心的看著你,或是直接放空,都是很常見的反應。

面對這樣的長輩,我會先笑笑地說:「你不想管政治,政治還是會來管你喔。」我不會花太多時間與他們溝通政治是什麼,而是以更多生活資訊、健康常識的案例向他們解釋,我講的不是那種選舉拜票、口水對罵的政治,而是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事。通常,在我舉了幾個在地、生活(例如:台電不同時段電價計費差距十倍)的資訊操弄案例後,他們就會願意稍稍放下心防,聽一下,直到我又講到比較「政治」的內容為止⋯

這樣的長輩不需要跟他們硬碰硬說你就是被洗腦,沒有人喜歡被這樣指責,但要鬆動他們認為這是特定陣營的政治宣傳活動,從與他們生活相關的小事開始吸引注意力是有效的方式。

繼續與老大人們溝通

拉拉雜雜地,分享了一些我在社區老人共餐辦講座的經驗。銀髮族群的資訊操弄防治宣導,無疑是更困難也更重要的。幾年下來,其實有非常多團體或個人透過線下、面對面溝通的方式,試圖阻擋資訊操弄,加強資訊判讀,像是「假新聞清潔劑」就是很好的案例。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我會持續實作,累積經驗,也期待與大家分享、交流。

  • 資訊操弄
  • 資訊判讀
  • 銀髮族
  • 數位落差
  • 面對面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