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IORG。
真正會混淆人的,就是那種真假莫辨經過巧妙編織的訊息,但其實重點不在於真假,而是在於它能不能影響你的情緒、影響你的認知。
假訊息越趨「客製化」
陳至潔分析,若要假消息發揮作用,前提條件是:受眾必須要有相對應的文化基礎,也因此近年來,中國對台的資訊戰越來越「客製化」,以台灣習慣的口吻、通俗用語,或甚至配合台灣 YouTuber 開設宣傳中國文化或讚揚共產體制的頻道,累積閱聽眾。
近年來在全球爆紅的抖音(TikTok),已經累積 8 億使用者,在台灣每月活躍用戶已達 300 萬,其中將近七成是 24 歲以下的年輕族群,抖音在台灣青少年的生活越來越普及,這會帶來什麼影響?
「重點不在先馬上餵你政治資訊,重點是讓你習慣它的文化基礎。」陳至潔認為一旦習慣平台的呈現方式,往後在平台上出現的任何資訊,都會直觀的接收,而這個潛在危機,不只存在在青少年族群,在陳至潔的觀察中,對年長族群的影響性,更不容小覷。
年長族群文化需求恐成破口
「中老年人比青年多得多,更容易受到假消息影響,而在我們沒有同樣簡單易吸收的,類似短影片這種文化內容產出,去滿足中老年人的『文化需求』之下,目前是無法遏止的。」他點出,能否滿足受眾的文化需求,才是根本性防堵資訊操弄的關鍵,「中老年人用 LINE 傳老人圖,或保健、搞笑短片,大部分都是轉傳中國的影片,看久了他們會習慣這種形式的任何資訊。」
2018 年《華盛頓郵報》曾刊出專文,報導俄國在臉書缺乏警覺與積極作為下,成功利用資訊戰對烏克蘭局勢進行操弄,造成極大影響。陳至潔說,以俄羅斯資訊操弄的策略,就是透過研究烏克蘭的社會裂痕,再透過各種資訊手段,讓裂痕擴大,使之內部自相殘殺。
假消息會沿著既有的人際網絡發散,若社會存有裂痕,就會讓其更有機可乘,造成破壞、深化對立,陳至潔認為,以台灣現況,不論在文化、意識形態上等都存在諸多裂痕,相對來說更容易讓資訊操弄攻擊產生效果。
彌平社會裂痕,化被動為主動
就因為假訊息會沿著社會裂痕,進而擴大傷害,陳至潔建議,執政者應該更積極彌平社會裂痕,在諸多對立的社會議題上,多宣導、強調多元包容性,想辦法補足各族群的文化需求,讓裂痕漸漸補起來,「假消息就像病毒,我們如果身體好、沒有傷口、免疫力夠強的話,傷害社會不了太多。」
另外從國防層面,他認為軍事單位應更積極思考資訊戰的應對戰略,「針對某區域,好好研究其網路特性、居民關心什麼議題、有什麼潛在不滿,接下來就能客製化資訊武器與思考投放策略。」除了全面防禦,以及增加社會集體免疫力之外,應該有比較具攻勢的媒體作為,才能化危機為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