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3 村里長

IORG 中國對台人際滲透研究

  • 作者 = 宋小海
  • 發布 = 2021.3.2 20:00

前言

中國以「一代一線(青年一代、基層一線)」對台統戰,在基層除拉攏宮廟、農漁會、原住民等,更鎖定村里長,國台辦試圖直接和台灣村里長系統接觸。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吳介民即指出,2014 年前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國台辦)主任張志軍來訪,便有地方里長陪同。中國介入台灣基層選舉機器的幅度,不單是法律問題,也是國家安全問題。

2018 年九合一選舉後、多位新任村里長上任後密集赴中交流。據中國媒體報導,一至三月至少有九個台灣村里與對岸簽署交流協議,陸委會表示,村里長依法不得簽署任何協議。2019 年 3 月,台灣八名村里長擔任福建平潭九個村委會或社區居委會執行主任,內政部進行開罰。

2019 年 8 月,以村里長為主要成員的「基層聯盟」黨成立,該黨質疑「地方制度法」並未實質幫助村里建設,7,760 個村里辦公處全部都是村里長自掏腰包設立,完全沒有落實「台灣地方自治」 。在這些村里長質疑經費不足的情況下,亦有媒體報導指出,「一代一線」統戰攻勢下,「中國旅遊」成了台灣里長最容易端上檯面的「政績」,包括如何安排赴中國住五星級飯店、安排各大景點走訪等落地招待旅行。

而在地方行政區域 LINE 群組中,蒐集部分村里地方人士,日常轉發 LINE 訊息經常來自中國微信或抖音的影音,不乏歌頌中國建設、反對台獨等言論。而台灣民眾接觸微信等中國網路平台,亦有部分是來自村里長安排赴中旅遊的人際交流場合,而後續回台灣的收訊、轉發行為究竟是出自政治認同、還是另有對價關係,也值得探索研究。

針對目前存在的現象,我們預計選定過去曾赴中國交流的村里長作為個案研究的對象,透過對交流活動參與者,以及相關學者專家的訪談,輔以相關資料的蒐集與回顧。

研究方法及目標

本研究在研究方法的考量上,以「文獻分析法」(document analysis)與「深度訪談法」(in-depth interview)為主。

文獻分析法指的是運用文獻資料,針對研究主題進行分析和研究的方法。本研究除了蒐集資訊戰、認知戰相關文章,也將蒐集近年兩岸局勢、兩岸交流、中國對台工作等資料,從中解析台灣基層村里幹部所認識的時代背景及行為意義。

鑑於地緣關係,本訪談研究目前以台南為範圍。從上述的介紹架構視之,目前中國對台村里滲透的主要管道之一,即為村里長聯誼會系統與基層聯盟黨。訪談對象主要以參與聯誼會運作的村里幹部為主。

另外,宮廟與村里系統在地方事務亦密不可分,因此本研究也將訪問參與宮廟事務的村里幹部,理解在這樣的環境下,中國因素將如何影響地方事務。

本研究問題規劃分為「對政府政策看法」、「對村里運作看法」、「對幹部組黨看法」、「對投入公職回顧」四大部分。「對政府政策看法」可初步認識村里幹部的政治趨向及判斷,「對村里運作看法」則著重在是否認為目前行政資源足夠,連接至「對幹部組黨看法」,而進一步聽取受訪者如何理解中國提供的政治經濟等誘因,並發掘其中人際關係。最後以「對投入公職回顧」,讓受訪者總結上述回答內容,並歸納於自己過往生活經驗,以及其他是否曾與中國接觸的面向,與當前村里幹部的工作關係。

文獻回顧及現況

兩岸交流自 1987 年開始,台灣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隨著旅遊、經商、就業及就學管道也逐漸活絡,中國不僅吸納台商資金及技術,也引入台灣眾多人才投入境內工作,導致台灣經濟逐漸依賴中國的趨向。

中國政府自 2010 年制訂「三中」政策,爭取台灣中南部民眾、 中下階層與中小企業支持,也可見其政策逐漸轉向針對民間基層的工作,而在2014 年台灣發生反服貿運動,北京對台統戰又增加青年學生族群,修正為「三中一青」。

而在 2017 年正值兩岸交流 30 週年,兩岸各界也不乏對社會、文教、經貿交流及整體兩岸情勢進行回顧與探討。其中嘉南藥理大學國際暨兩岸事務處處長余元傑在〈兩岸交流 30 年──「三中一青」到「一代一線」〉一文中指出,中國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在「兩會」上拋出「一代一線」作為對台的新指導方針。所謂「一代一線」,是針對臺灣「青年一代」與「基層一線」;在象徵意義上,謀求「兩岸一家親」的體現,在實質作用上,則是提供更全面的惠台措施,目的是要從過去的「交流讓利」轉化為「社會融合」。

由於中國對台工作的路徑轉變,在 2010 年後兩岸學術界也開始逐漸重視「社區」為單位的分析,除了對岸學界開始比較兩岸社區教育歷程,後續台灣學者也歸納兩岸社區交流的實質內涵。如東海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張峻豪 〈兩岸社區發展與社區交流之研析〉(2014)一文指出,「大陸社區發展在政黨領導下,其「由上而下」的交流模式亦顯明確,除了少部分單純社區互訪外,多數交流中多由陸方台辦人員主導行程及議題。

張峻豪歸納中國社區參訪團至台灣交流情形,區分為「中國官方主導」、「建立常態性互訪」、「擴大交流範圍」等不同目的作法。在「中國官方主導」一類率團參訪層 級多為大陸統戰部人士亦或各省書記、副書記,或由國台辦人員親自領軍進行議題設定;「建立常態性互訪」則有簽訂姐妹市、交流合作協議書做為方式「擴大交流範圍」,包括農村交流、兩岸合作生態規劃、運動交流、互設園區等範圍,深入社區營造的每個面向。

張在該文也強調,「官方組織在近年兩岸社區交流所扮演的積極角色,雖可發揮效率與資源整合之效果,但此將原先對當地社區的控制再擴散至 兩岸交流層面的作法,對於兩岸藉由民間交流以建立互信,可能反成為一項阻礙,甚至失去原先基層交流的的內涵 」。

朝陽科技大學社工系教授劉邦富於〈兩岸社區工作之比較〉(2016)則指出,台灣社區工作發展較早,從早期由上而下的實施方式,近年已轉型為由下而上的方式,政府不再以計畫型方式補助社區,而採由社區自主提案方式辦理。至於中國大陸社區建設仍係配合中央五年規劃綱要採由上而下的方式辦理。僅管兩岸社區運作存有實質差異,而作者對兩岸社區交流態度則抱持樂觀,認為兩岸人民屬同文同種,透過中華文化之連結,有許多共通之處,未來宜加強兩岸社區互訪交流。

對「三中一青」到「一代一線」的變化,世新大學助理教授王正則認為,「一代一線」的說法更為廣泛全面和清楚直接,直指全台灣各地的青年與基層。王正指出這並非推翻「三中一青」的說法,只是青年和基層的說法更好,因為北部和東部也有青年與基層,而不限於中南部;中小企業的說法讓人想到更多的還是中小企業主,而白領和藍領階層卻沒有覆蓋到;基層的說法也比中低階層的說法更為合適。因此「青年一代,基層一線」的提法,值得鼓勵和注意,這也代表大陸未來的對台工作會向這兩大群體傾斜。

2018 年,大陸推出「對台 31 項政策」,台灣陸委會認為多屬形式上的政令或法規宣示,相關內容不改其「名為惠臺、實則利中」之本質。不過在 2018 年 12 月 27 日,中國官媒「新華社」以「台胞“福地”:福建吸引實習就業創業台青 1.9 萬多名」報導,指出廈門市已有 66 名台灣人擔任社區主任助理。這篇報導還說,平潭聘請台灣村里長擔任村(居)委會執行主任,已有8名台灣村里長擔任 9 個村(居)委會執行主任。

2019 年 8 月,上百位來自台、澎、金、馬各地的村里長齊聚快速通過「基層聯盟」黨章草案,成為台灣第 354 個政黨。 會中結論將團結全國村里長成立聯盟,要求「地方制度法」修法。該黨主席楊鑫坤表示,地方制度法自 1950 年立法至今,70 年來從未修法,明明地方制度法裡都有明列村里需設辦公室,但目前所有 7,760 個村里辦公處全部都是村里長自掏腰包設立,完全沒有落實「台灣地方自治」。

「基層聯盟」黨的核心骨幹為「中華民國村里長聯誼總會」,由前桃園市新埔里里長郭雲輝成立。郭雲輝為國民黨黃國園黨部委員,自 1988 年擔任四任新埔里里長,於 2014 年連任失利後創設「村里長聯誼總會」並積極投入兩岸交流,包括會見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參與連習會、協助中國國台辦主任張志軍來台訪問等。另外郭雲輝也陸續在新竹、雲林、屏東、嘉義、彰化、基隆協助成立村里長聯誼會。

在《基層聯盟》黨在桃園晶悅大飯店的創黨成立大會上,有來自台北市、新北市、高雄市、台南市、桃園市、苗栗、花蓮、南投、屏東、彰化、宜蘭、連江、金門、宜蘭、馬祖等村里長聯誼會總會長、副總會長、里長等 100 多人,會中並推選決策委員會委員 25 人,推選黨主席由桃園市汴洲里里長楊鑫坤擔任,5 位副黨主席分別則為台北市洲美里長蘇府庭、新北市保安里長許承煬、台南市睦光里長辜朝榮、高雄市誠議里長劉啟芳,以及郭雲輝自己。楊鑫坤並指出基層聯盟是柔性政黨,只要認同基層,多重黨籍入黨亦可。

郭雲輝除了在基層聯盟扮演關鍵角色,在 2020 年中國對台統戰平台「海峽論壇」舉辦前,郭則續使用「村里長聯誼總會創會總會長」名義,預祝第 12 屆海峽論壇兩岸交流合作,共創經濟繁榮;另外他也接受中國媒體訪問,評價前立法院長王金平出席海峽論壇與否利弊。

訪談摘要

受訪者 A:首任里長,無黨

受訪時間:2020 年 11 月 3 日 10:30

如果「基層聯盟」有來邀請我,我就會參加,如果沒有邀請我們就不知道。我們台南市有個村里長聯誼會,活動多在飯店,若有邀請我們都會參加。辜朝榮那個左鎮的里長是會長,我去參加好幾次了。因為我又是某里長聯誼會副會長,有時台南市村里長聯誼會邀請只會邀請會長跟副會長而已。

政黨我們沒有參與,因為個人的屬性不一樣,另外一個在東區的里長不知道叫什麼名字有邀請我,他有成立一個類似民進黨的里長聯誼會,我也沒去參加,我不要說國民黨沒參加、民進黨就參加;因為我是無黨參選里長,當然我內心有我自己的屬性,但是我們不能表現在外面,比較不會得罪人。

辜朝榮是村里長聯誼會會長,(聯誼會)那是大家都能參與的,台南市民進黨里長聯誼會,或台南市國民黨里長聯誼會,那個我就不參與了。辜朝榮沒有邀請我,可能是我參選的時候是掛無黨,或是辜找自己的好朋友這樣。

「基層聯盟」這個事情我知道,那個在我們的群組有 po,但我沒有參加。那時組那個聯盟的目的是怎麼你知道嗎?全國的里長聯誼會準備要推選立委,全國的里長合起來用政黨票選一兩席立委是輕而易舉啊,目的是這個,但是太匆促。當時在我們台南市村里長聯誼會開會,就有討論這個事情,弄一個里長聯盟,政黨票拿二席至三席,很簡單。是桃園的那個提案,辜朝榮去開會後回來跟我們講,但是太倉促,時間太短。選舉的時候大家都熱度三分鐘,大家都忙死了。

台灣有個缺點藍綠對立太嚴重了,產生大家政黨屬性太過嚴重,就是。雖然你的政策很好,但跟我的立場不一樣,我會想盡辦法堅決反對,不管你的政策多好,他們沒有在看政策,現在只有黨派,沒有政策了。只有黨派沒有是非。像我辦三十桌給整庄吃,也是有人來給我抗議,台灣現在很慘就是這樣。

辜朝榮就叫大家加入,積極一點,拿政黨票。後來有再行文給我們會長,我們這區的會長,我說你們要當頭,組織好再跟著走,要有組織程序,他們這樣起不了作用啦。

基層聯盟組黨一事,在事前有聽說「台南市里長事務促進協會」理事長辜朝榮,有發文給某區里長聯誼會,邀請參與入黨;而我身為某區的副會長,覺得組織跟章程都不清楚,覺得先不用。後來辜朝榮有在開會中提過此事,但說過也就過去了。對於「基層聯盟」訴求地方制度法修正,能有多的經費當然是好感覺他們是為了選舉想衝政黨票選不分區立委,但太倉促,選後到今年也都沒聽過新消息。

受訪者 B:連任里長、無黨

受訪時間:2021 年 1 月 21 日 14:30

「基層聯盟」我沒有參加,只有參加台南市里長事務促進協會的會員。基層聯盟及促進協會方面並沒有邀約入黨,就算有邀約我應該也不會參加。

「基層聯盟」提出「地方制度」修正增加設辦公室經費,我覺得很棒;其實我們在「東區里長聯誼會」就已經提過,到了台南市里長事務促進協會也提,好不容易稍微有進展,以前台南的鄰長是完全無給職,那時一直在爭取,好不容易鄰長有 2,000 元這樣子。

「基層聯盟」村里幹部成員前往中國交流活動,我覺得沒什麼太大效益。大家都說是去聯誼,但借聯誼之名、行旅遊之實。之前有其他東區里長到對岸參訪,但我自己沒去,但他們回來也只是說人家怎麼樣。早期有個里長很愛辦也很會辦這種活動,實際上後來大家有認為其中有利益所在。

東區聯誼會目前沒有到對岸參訪,但以前有辦過。其實應該是說,看會長比較偏國民黨的時候,就是會比較常辦。倒是我還沒當某里里長的時候,有大陸人到週邊的里參訪,還結為姐妹里。那時是大陸錢還沒淹腳目的時候,他們來看到我們有社區發展協會、又有志工,覺得很驚訝,其實是來學習觀摩的。我們這邊的人去看,也是帶去看一些好的建設。

對於 2020 年陸委會曾呼籲民眾勿參加海峽論壇,我覺得離我們太遠了點,依里長角色來看,對政治的議題比較不關心,因為我沒有政黨,所以相對的我不會那麼的去投入這個議題上;如果你問到的是另一個國民黨議員,那是有差的。我們著重就是里的服務、基層的服務跟里內的建設。我們這裡還有議員,政府要叫他們不要去參加(海峽論壇),我們這裡誰會去聽?沒這種事。像議員會要我們找里民給他們辦活動什麼的,我覺得那都是很虛有其表的而已。海峽論壇應該是年輕的學子會想要去參與,因為他們想要去瞭解。

我在里長工作任內並沒有舉辦赴中國活動,但有舊社區老人家里民提過,他們是想要去中國玩、用少少的錢,但是用國台辦的名義去申請這樣的活動。他們覺得國台辦有這樣的優惠,里長是不是可以去爭取帶少少人去。回顧起來,疫情之前常有很多退休校長,他們都會說,里長,要不要去,我們幾月幾月這樣。那時候好頻繁哦,很多里長都被邀約,和校長、教職員退休後一起到中國玩,一年有好幾次,我本來有想要去,但後來沒有時間。像偏鄉的里長應該會更常去吧。

對於中國對台基層交流,因為我們沒有參與這樣的交流活動,我不能說它好或不好;其實交流本來是好事,是看你到了對岸之後,他們給予或呈現給我們的,是真的經驗分享,還是有一點要給你洗腦?現在應該不至於了,我們台灣這邊去看中國那邊,很多東西都是看得到的,其實我也不會去拒絕,如果爾後有這樣的機會,是不是就一直都不去?其實也不會,反正去看看別人,想想自己,以交流的心態去做這件事,我覺得應該是 OK 的,而且他們應該也是很歡迎我們基層的里長去。有聽說他們找里長在大陸工作,好像要造冊幹嘛的,把你所有的資料提供給他們。當然他們會對你很禮遇,但禮遇之後是怎樣這不知道。疫情之前,好像有出現過類似的事情,台灣的里長從對岸回來都會被調查什麼的,尤其如果又到了選舉的時候更恐怖。

其實應該是說,去參訪交流的目的是什麼,你要說是去旅遊也不是,說實際要去參訪也不是,你以為你是拿什麼身份去的?這就變得讓人感覺,怎麼做都不對,畢竟兩國的那個是不一樣的;但是在合法情況下是可以做這樣的事,不要回來惹得一身腥就好。

如果去實際參訪,會好奇大陸對百姓的管理這塊,因為大陸⋯⋯內地的一些民俗風情,像北京跟上海完全不同,我會想要瞭解,他們對一區一區的管理好像又有那麼一回事,為什麼百姓可以這麼的遵從規則。我目前對大陸覺得,大陸希望百姓聽從領導人的方式,可是(百姓)也不是完全他不能有自己的意見,你要怎麼去要求百姓能跟國家是一致的,我可能對會對他們制度、自律跟規矩想要瞭解,那麼多人要怎麼管理。而且像他們的電動車好普遍,他們是怎麼樣規範?你說他們以前是落後的,但他們對環境有些區域又做的很好,也是我們可以學習的。

受訪者 C:前里長、無黨

受訪時間:2020 年 11 月 6 日 9:30

其實兩岸交流,我(民國)100 年之前都沒有去過大陸,愛台灣。後來被一個社造界的老師找去;那時兩岸交流的時候他最早就去了,他也長期這樣經營下來,他曾做過福建某個台商會的會長。

我(民國) 100 年的時候才跟他去廈門,參加兩岸三地口述歷史的研討會,那時候阿陸仔對國民黨來到台灣這段的歷史是空白的,他們有很多想要瞭解。那時候台灣文史館的館長也跟我們一起去,還有幾位台灣的代表一起去,那是第一次交流,那時我應該是里長了。因為某宗教信仰的的緣故,那個信仰主神的後代嫡孫有來台灣;宗親會組織得很好,在全世界有84個分會,包括在美國、加拿大、韓國。20 年前宗親會會長就來過台灣,因為他的祖先我們台灣當做神在拜,因為大陸是無神論,就走訪台灣幾間廟。

兩岸交流從三四年前開始,對方邀我們到那邊去,我們帶學生過去,像去年他們也帶學生來。我覺得讓鄉下的小朋友有機會瞭解,大陸已經不是啃樹皮、挖樹根;那邊二線都市的大樓林立,光是直轄市就有三千萬的人口。其實我愛台灣,從(民國)100 年才去大陸,文化交流比較多。

七、八年前第一次會長邀請我們去,同時也有邀請南部的里長,發現會長在那裡也相當影響力,台灣去的這幾年大陸都是落地招待。我們去也是,還去坐長江遊輪,從坐到長江三峽大壩,三天好像要一萬多元,都是市台辦出錢。我們去的那次市台辦還有邀請高雄的鄰里長,還有台南的也有幾個在同一批。市台辦會邀請很多,去經營他們的路徑。以前南部的里長想來玩,市台辦都會安排。我自己有遇到高雄台南的,他們會有固定找一些人交流,有的親共立場的、比較熱衷的,回來會再多圈一堆人,他們(市台辦)都非常歡迎;阿陸仔外交手腕很好,不只會喝酒,吃喝玩樂都他們安排,也把你的底細摸得很清楚,其實他們台辦聰明在這裡。

鄰里長你說這個基層交流,我跟你說,這幾年從基層到高官通通都有,台辦吃飽閒閒就在搞這些對台工作而已啦,像李登輝的時候在打飛彈,越打台灣人越討厭,後來台辦的政策就轉換,要打飛彈不如就招待你來。他們說「兩岸一家親」,我們去都很謹慎不要被吃豆腐。有時毛筆寫字的小朋友交流,裡面出現「兩岸一家親」。去年(2019)就有些國中的校長去大陸,然後也被批評,好像也有一些刻意被安排吃豆腐,像兩岸一家親這些字眼都會出現。他們送給我們某某大陸名家的字畫,說來拍個照,靠腰啦攤開來「兩岸一家親」,都想要把它丟掉;我們是滿堅持的。

我們的會長因為在地的關係,地方很熟,所以他也要資源,就拿台辦的資源做兩岸交流,他們台辦也會找有關係的人希望你去找一些台灣人,尤其有影響力的、在較大團體的,這幾年阿陸仔真的很用心在做,我們做的差人很多,像我們比較在於文化交流。會長說真的也不喜歡太多政治化,我們有個默契就是說,我們純粹交流,跟我們基金會會史相關再推;大家有個默契,我們就比較沒有那麼政治化。

像上次他們來,我們也沒有對外宣傳,我們這邊媒體也沒有報,但他們大陸有隨團過來的媒體大概十來個,有的是駐台的。我們這裡對外都沒有發佈,連地方民意代表都沒有找,最主要就是交流。你說「基層聯盟」的部分,我就沒有參與不曉得這個組織團體,我這幾年有接觸到的就是基金會的交流,就比較不是那麼的政治化。

「海峽論壇」這種會有很多大咖像習近平主持,而地方也在辦,像我們去重慶也看到台灣的大學,整團過去的學生有很多,學校對學校。我也參加過北京的團,那是一個跟兩岸、北京比較熟的(老師),每年都會帶學生去;那次去是機票錢自己出,但也是落地招待,那是學生;這個老師也是台灣的教授,辦了一些研討會,而我自己唸的是休閒旅遊,他就有個休閒旅遊的遊程設計比賽,入選的就可以到大陸去交流,每年固定的。我們到北京去,那時是北京農學院跟我們對口接待,我們就住在北京農學院,他們就安排學生帶我們去玩、交流。這樣的民間交流不只有「海峽論壇」,像我去廈門的兩岸三地口述歷史研討會,很多標題都會把台灣特意拉進來,學術交流很多,看到很多學校整團整團去,阿陸仔花很多這種錢在做。

以個人的立場,阿陸仔對台灣不願意放,而經濟、文化交流,那是區域性的,那沒辦法改變,我們的市場都在那邊(大陸),可是政治立場上,台灣要去堅持,不是有奶就是娘。我今天不是花不起旅費,我們是文化交流,如果因為這樣變統戰,我們也不要去了,寧可自己花錢去。兩岸交流的部分,我覺得這很普遍。

大陸人士來,多少還是有贊助社區及基金會獎學金,像當初會長要我們帶學生過去落地接待就有問題,我這裡還要出機票等費用,要號召這些鄉下小朋友會有問題,後來會長就有去募款。會長在中國地方影響力很大。有次會長帶我們去河南,行程安排不錯,剛好遇到會長生日,晚上喝一喝隔天睡太晚起來,會長說早上飛機沒搭上,打電話給秘書請飛機等他,秘書說跟他說,董事長你在河南,不是在故鄉;會長在故鄉可以擋飛機的,政商關係還是滿好的。

受訪者 D:連任里長、無黨

受訪時間:2020 年 1 月 28 日 10:00

到中國交流活動,有很多立委、議員推行;台南市比較沒有國民黨的立委,每個區域的國民黨市議員都有在帶大家去,我從來沒去過。他們(村里長)一個人只付五千塊,吃喝拉撒睡,都是他們(中國)處理,還送你東西帶回來,像中西區、北區都有議員在動這塊,我從來沒有去過,因為我對這個東西我覺得⋯⋯我對中國我是感覺這樣,雖然都是華夏延伸出來的人,但不能說從這塊土地延伸出來的就都是中國人,而且在這個地方應該有很多種族,就像歐洲大陸版塊一樣,它也是很多種族,也分了幾十國,中國也曾經分裂過。我們的教育告訴我們說中國要統一,其實中國統一與分裂是很經常性的東西。只是我們站在歷史的點上,幾十年看得不是很透徹……我不認同什麼大家都是中國人,我們是華夏民族,或是中國大陸這個版塊裡面的一個民族分出來的,東歐是斯拉夫人,俄羅斯也是斯拉夫人、捷克也是斯拉夫人啊,就是這樣子啊,那所以他們推行這個(到中國交流)我都不去,我不信那套。

對於陸委會呼籲民眾不要參加海峽論壇,是不太合理;我是覺得知己知彼啦,沒讀書的人、沒經歷很多事的人才會相信共產黨講的話,雖然幾十年他們教育人民說共產黨很好,但說真的到外面稍微去看一下就知道他們講的是真的假的;為什麼現在中國會很多動亂,以前不會?因為他們也多少開放了……我認為是知己知彼啦;我覺得民主國家不需要限制很多東西,你這樣和國民黨、共產黨有什麼差別,是應該用法制訂定,而不是人治來說這不能參加、那不能參加。用法令制定標準,這我們都贊同,就像萊豬你告訴他什麼地方可以用,什麼地方不能用,要不要吃是我爽啊,媽的我跟你講我都吃美牛,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美牛真的好吃。

我沒有舉辦過到中國交流活動,個人旅遊是有去過中國,像北京、長城、桂林等,桂林是真的漂亮,其他就還好。我分很清楚啦,別人有沒有分清楚我不知道;觀光旅遊跟政治沒有關聯,我們也不想牽扯這些東西,很簡單啦。像以前洪玉鳳找中國的高幹來,她在那邊辦桌就叫我處理,把這邊的小吃弄一弄給他們啊,我可以協助這個部分,但叫我去一起跟他們吃飯或叫我怎樣,那是不可能的。

在里民旅遊活動上,我是沒有帶去中國。我感覺我做里長跟人比較不同,我帶去旅遊回來,是去長榮桂冠吃飯,去吃 buffet。人多的時候長榮桂冠坐不下去,就去大億麗緻,現在大億麗緻收起來就不知道去哪裡。之前我就告訴他們說,今天帶你們來這裡吃,就不要用搶的,很難看,也沒必要因為會一直補,我就是告訴他們這樣子。你一個人來吃七、八百元,你只需要吃兩條冰魚、吃一些比較高檔的食物,吃幾個哈根達斯的冰淇淋就夠本了,不需要搶蝦子搶得像什麼一樣,那很難看。我帶里民去法國、奧地利、捷克、日本玩,我都到進步的國家去,你去看別人的進步,回來你才會想,我們要怎樣啊,比看落伍的國家來得有用。中國不會很強,為什麼?因為它思想不夠自由,思想自由的人才有發展的空間,被壓縮在那邊,唉呀你說你科技會多進步?你什麼都會亂想,你會多進步?這觀念的問題。

案例分析

背景與政治光譜

在本次訪談對象中,受訪者 A 為男性,是第一次擔任里長,雖然以無黨籍當選,但較親近於泛國民黨的政治體系、在國民黨地方黨部擔任幹部、自己也擔任公司負責人,有相對的經濟實力。受訪者 B 為女性,為連任里長,以無黨當選。原先在北部工作,後續返鄉參選地方政治工作,後續才投入選舉,身邊從政親屬曾為國民黨員但後來退出。

受訪者 C 為男性,曾以無黨籍當選里長,在卸任里長後,仍有宮廟及社區發展協會工作。受訪者 D 是連任里長,為無黨籍當選,曾支持民進黨首次政黨輪替,但始終未加入過民進黨。

以幹部身分與中國交流經驗

在訪談過程中,受訪者 A、C 有實際進行過中國交流,受訪者A除了親近於泛國民黨的政治體系、自己也經商,對於中國人士交流來訪也持正面態度。受訪者C在卸任里長後,仍透過宮廟系統而與中國政商人士有所互動,

受訪者 B、D 都未曾在任內以村里幹部身份與中國進行交流。前者雖對交流不並完全排斥,但仍對交流所產生的政治評價有所提防。後者則認為村里交流並無實質意義,但若有議員等在地方舉辦中國人士來治交流活動,他能接受以里長身份號召里民籌備,但不願意再進一步互動。

對中國的認知差異

在所有受訪者中,受訪者 A、B、C 有不同的中國互動經驗。受訪者 A 因自身經商背景及政治傾向,對中國的政經文化各方面給予較高評價。受訪者 B 因為宮廟事務與中國人士頻繁互動,但偏向文化及社會需求,對政治層面有所防備,也不喜歡中國人士以「兩岸一家親」吃豆腐。受訪者 C 有透露因為伴侶過去曾在中國工作,因而有在深圳一帶居住經驗,對中國的經濟建設層面也給予較高評價,對於政治制度則表達好奇而未有明顯好惡。

受訪者 D 因個人政治傾向,對於中國背後的專制共產黨政府並無好感,對中國政治、社會層面評價偏低;但因個人曾至中國旅遊經驗,對於地景及歷史文化仍予肯定。另外因中國專制體制因素,受訪者 D 也對其科技發展程度打上問題,另對經濟的誘因亦不感興趣。

對「基層聯盟」組黨及中國交流態度

受訪者 A 身兼台南地方行政區的村里長聯誼會幹部,也透過「台南市里長事務促進協會」得知「基層聯盟」組黨事宜。受訪者 A 認同基層聯盟組黨及選舉的戰略目標,但認為過程太倉促,亦未信任居中的台南會長能力,因而未參與基層聯盟運作。受訪者 B 亦透過地方行政區的村里長聯誼會幹部,得知基層聯盟組黨事宜;受訪者 B 贊成基層聯盟為地方幹部爭取經費的倡議,但對於聯盟的選舉目標及兩岸交流上,態度則有所保留。

對海峽論壇看法

陸委會 2020 年 9 月 3 日公布三項針對「海峽兩岸論壇」禁令,包括一、禁止在台辦理海峽論台活動,不希望我方人士參與視訊會議。二、禁止中央機關人員參與,也不樂見我國地方政府與會,呼籲民眾團體請勿輕易參加。三、禁止參加消滅中華民國的「民主協商」及推動「一國兩制台灣方案」。

受訪者 A 與受訪者 D 對台灣官方的呼籲不表贊同,但理由不一。受訪者A認為兩岸交流很平常不該阻擋,受訪者 D 則認為交流沒有關係,但若政府認為海峽論壇有問題,就該明訂法令限制。

受訪者 B 與受訪者 C 則是認為海峽論壇離自己較遠,但對於青年學子或學術團體前去交流表達正面態度。

研究發現

1. 中國提供經濟誘因,影響政治較中立者

在這四位對中國交流認知深淺不一的地方幹部之中,其全數皆知曉中國方會台進行「落地招待」工作。除了受訪者 A、D 在政治好惡上已有較明確的表達,並反映在參加與否。然而對於受訪者 B、C,則因地方需求而有所動搖態度。

例如受訪者 B 提及,「有舊社區老人家里民提過,他們是想要去中國玩、用少少的錢,但是用國台辦的名義去申請這樣的活動。他們覺得國台辦有這樣的優惠,里長是不是可以去爭取帶少少人去。」「疫情之前常有很多退休校長,他們都會說,里長,要不要去,我們幾月幾月這樣。那時候好頻繁哦,很多里長都被邀約,和校長、教職員退休後一起到中國玩,一年有好幾次,我本來有想要去,但後來沒有時間。」受訪者 C 也提到,「我自己有遇到高雄台南的,他們會有固定找一些人交流,有的親共立場的、比較熱衷的,回來會再多圈一堆人,他們(市台辦)都非常歡迎」。

受訪者 B 雖然對兩岸交流有政治考慮疑慮,兩岸交流又略有負面評價「去參訪交流的目的是什麼,你要說是去旅遊也不是,說實際要去參訪也不是,你以為你是拿什麼身份去的?」但又仍保留日後參與交流的可能性,提出「我會想要瞭解,他們對一區一區的管理好像又有那麼一回事,為什麼百姓可以這麼的遵從規則」。在中國提供足夠經濟誘因、加上地方民眾提出需求的情況下,確實會讓村里幹部的原先警戒較為放鬆。

2. 宗教、宮廟等地方組織角色

在村里幹部反映中國對台交流的狀況之中,除了「旅遊」誘因,常見亦有文化學術單位的交流,以及社區營造互訪。而在兩岸地方社區互訪之外,與村里幹部最密切的莫過於地方宮廟組織團體。

有別於個別民眾提出的需求,在地歷史悠久的宮廟組織的相關事務,村里長一參與其中,後續的責任無法輕易推託。受訪者 C 即表示他因為宮廟的所設的獎學金,而與中國持續保持互動及應酬。

僅管希望與中國人士儘量保持在純文化事務的關係,但受訪者 C 也提到,「我們的會長因為在地的關係,地方很熟,所以他也要資源,就拿台辦的資源做兩岸交流,他們台辦也會找有關係的人希望你去找一些台灣人,尤其有影響力的、在較大團體的」。亦即是就算兩岸民間是基於自主交流,但中國政府組織便希望透過此管道介入並從中運作。

3. 基層聯盟影響力相對有限

在四位受訪者中,除受訪者 C 並不清楚知曉基層聯盟,其他受訪者大略對村里幹部組黨及兩岸交流有一定基礎認識,不過在 2020 年 1 月總統及立委選舉前,基層聯盟才在成立時有較多的討論,而受訪者對其印象也多停留在組黨前的資訊,如基層聯盟的副主席辜朝榮,即透過里長聯誼會系統邀請入黨。

但如受訪者 A 認為基層聯盟成立過於倉促,因而未實現取得全國不分區立委席次的戰略目標,後續也未有針對村里幹部需求的進一步政治行動,以致大多村里幹部僅是觀望而未加入。

另外基層聯盟的黨員,許多為過去頻於參與兩岸交流的村里幹部,但成立後遇到武漢肺炎疫情影響,跨境交流也大幅下滑,也就未能以聯盟身份進行表現,擴大其政治聲量。

4. 政治歸政治、經濟歸經濟的自我說服

台灣與中國交流的互動過程中,在地方民眾、組織需求、村里幹部間相互比較、更上一層民代如議員等政治表現,兩岸交流活動的事實,村里幹部多半無法左右其發生,只能選擇自己參與深淺而已。

受訪者 B 即表達其中的複雜思索「是真的經驗分享,還是有一點要給你洗腦?現在應該不至於了,我們台灣這邊去看中國那邊,很多東西都是看得到的,其實我也不會去拒絕,如果爾後有這樣的機會,是不是就一直都不去?其實也不會,反正去看看別人,想想自己,以交流的心態去做這件事,我覺得應該是 OK 的」

或著受訪者 D 對中國人士來台交流不以為然,但遇上議員請託,也仍會幫忙協調攤商商活動進行,而對於其他村里幹部熱衷投入兩岸交流,也不公開批評,以免斷人財路反遭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