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資料、公民參與、國際連結對抗資訊操弄,歐美學者肯定台灣經驗

  • 作者 = 李可心
  • 編輯 = IORG 研究總部
  • 發布 = 2020.12.23 18:00

IORG 於 12 月 7 日舉辦線上討論會,邀請國內外資料科學、跨國衝突及國家安全跨領域學者、專業工作者上線交流。會中提及,由民間自主發起的開放資料專案,是資訊操弄科學研究的重要基石,也是集體民主防衛的具體實踐,而以工作坊等公民參與方式連結研究者與社會大眾,有助公民社會提升防衛意識,受到與會者的肯定。

台灣是中國資訊操弄的重要目標,而遠在敘利亞的魯克班難民營也能發現中國資訊操弄的痕跡。面對威權擴張,紐約大學國際關係教授瑪慈伽里指出,唯有強化社會連結和民主韌性才能有效反制。未來,莫楠提出應建立「有責溯源」及「有責臆測」的標準,IORG 亦將持續精進資料科學研究方法,提出資訊操弄研究的開放框架,貢獻「台灣經驗」,供國際友人參考。

IORG 於 12 月 7 日舉辦線上討論會,針對資訊操弄、假訊息相關學術研究領域進行交流。與會者包括來自資料科學、跨國衝突及國家安全領域的學者及專業工作者,如美國智庫未來研究所(IFTF, Institute for The Future)數位智能實驗室(Digital Intelligence Lab)主任莫楠(Nick Monaco)、紐約大學(NYU)國際關係教授瑪慈伽里(Colette Mazzucelli)、雪城大學(Syracuse University)安全研究所主任柔莉(Corrinne Zoli)等

IORG 12/7 線上討論會,由左上到右下依序為 IORG 共同主持人游知澔、IORG 研究員徐曉強、墨爾本大學國際關係研究生 Bosco Wu、紐約大學國際關係教授瑪慈伽里、中國褐皮書(China Beige Book)分析經理絲佩羅斯(Basiliki Speros)、未來研究所數位智能實驗室主任莫楠、IORG 研究員李可心、雪城大學安全研究所主任柔莉、華府政策顧問組織成果發展中心(Results for Development)計劃主任林佳瑩、耶魯大學國際事務研究生林莉馨、華府智庫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研究助理 Jason Lin、史汀生中心研究員甘迺迪(Pamela Kennedy)、新共和通訊編輯林家興、美國台灣觀測站共同編輯黃鉦鈞。圖片來源:IORG。

台、美、歐研究證實:中國資訊操弄遍佈世界

會中,IORG 分享最新研究報告內容,指出在武漢肺炎疫情期間的 3 項資訊操弄論述:「美國流感比武漢肺炎更致命」、「美國透過武漢軍人運動會傳播病毒」及「美國流感就是武漢肺炎」。這 3 項論述傳播過程中,皆能找到中國政府或其附隨組織參與的證據,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甚至在一則推特貼文中稱美國「欠我們一個解釋」,將以上 3 個論述集大成、大幅增加相關論述的傳播。

莫楠在會中分享多年研究不實訊息的經驗。他提到,8 月 IFTF 與資料分析公司 Graphika、非營利組織國際共和學會(IRI, International Republican Institute)聯合發佈的研究報告,同樣證實了中國散佈「病毒來自美國」的相關假訊息。該報告中揭露 2020 台灣總統大選前後,與中共有連結的網軍發動假訊息攻擊,並有馬來西亞內容農場跨平台協同散播假訊息的現象。報告指出其意圖為種下民眾對中央選舉委員會、政府的不信任,有害民主制度的運作。莫楠表示,中國官方直接介入資訊操弄,是 2020 的新現象,這也呼應 IORG 研究報告的重要結論。

瑪慈伽里教授則分享他與敘利亞警急工作小組(SETF, Syrian Emergency Task Force)的學術合作。瑪慈伽里指出,位於敘利亞邊境的的魯克班(Rukban)難民營,受到假訊息攻擊情況嚴重。瑪慈伽里說,關於魯克班難民營的假訊息主要來自俄羅斯,並與來自中國及伊朗的論述「匯流」(converge),散播包括「美國在魯克班訓練恐怖份子」等假訊息。

正離開魯克班(Rukban)難民營的敘利亞難民。圖片來源:瑪慈伽里。

開放資料、公民參與是強化民主的基礎

中國的資訊操弄痕跡處處皆是。9 月,華府智庫詹姆士敦基金會(Jamestown Foundation)發表報吿,推論負責中國「大外宣」、「宣傳戰」的中共中央統戰部之預算約達 26 億美元,可見其龐大規模。然而,縱使知道中國在統戰宣傳上投注大筆預算和人力,要證明中國政府、中國共產黨的直接涉入,民間研究團隊僅能憑藉一己之力,蒐集網路、社交媒體、即時訊息等資料,進行溯源。會中,IORG 與 IFTF 針對資料蒐集及科學研究方法,進行交流。

分析資訊操弄訊息內容及傳播行為,勢必需要取得 Facebook、LINE 等重要社交平台的資料。IORG、IFTF 指出,台灣公民黑客社群 g0v 的開放資料專案,如 0archiveCofacts,是重要的研究基石,換言之,台灣的開源社群是集體的民主實踐,開放資料更是民主防衛的重要環節。在公開社交媒體平台之外,封閉聊天群組是了解台灣資訊空間生態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資料取得也相對困難。IORG 共同主持人游知澔分享,IORG 透過建立地方研究團隊,以人工回報可疑訊息內容,補強開放資料集的不足。針對此事,莫楠就表示:目前可得的 LINE 資料僅是冰山一角,數量遠低於 LINE 整體訊息數量的百分之一。如何以符合研究倫理的方式取得資料,是資訊操弄研究領域的共同挑戰。

瑪慈伽里提到,透過開源調查及 SETF 與魯克班當地的接觸,始得蒐集資料,供研究使用。他說,從 SETF 對抗在地假訊息的工作經驗可以清楚看到,唯有強化社會連結和民主韌性,能建立「健康節點」(healthy node),有效阻斷假訊息傳播。由於魯克班難民營資源匱乏,需要藉力外界團體,協助推動相關工作,而在台灣,能看到強勁的公民自主參與、推動開放資料,作為對話事實基礎,強化社會連結,而基於公開資訊的資訊操弄研究報告,更對民主的健全有正面回饋效果。

由於資訊操弄研究為相對新興的跨領域研究主題,在相關詞彙定義上,尚未出現統一的規範。對此,與會學者們一致認為,釐清並界定詞彙範疇,如資訊操弄(information manipulation)、資訊戰(information warfare)、假訊息(disinformation)、反情報(counterintelligence)等,是亟待解決的重要工程。針對 IORG 提出以可公開檢驗的科學方法證實資訊操弄,莫楠則提出應建立「有責溯源」(responsible attribution)及「有責臆測」(responsible speculation)的標準,對此,IORG 將持續與莫楠國內、外學者交換經驗,嘗試提出開放框架,提升相關研究品質。

深入社區、促進溝通、攜手新聞媒體、共享經驗

台灣身處在世界資訊操弄戰場的前線,而魯克班難民的生存,同樣受到假訊息的威脅。以科學研究成果為本,建立各種連結、伙伴關係,公民社會能以軟實力反制資訊操弄。瑪慈伽里分享,SETF 在美國境內與地方新聞媒體保持聯繫,糾正假訊息。而 IORG 在過去一年深入公民社會,在全國各地舉辦工作坊,推動媒體識讀、資訊判讀教育,將研究成果與經驗與社會共享。對此,柔莉肯定 IORG 此舉有助於提昇公眾論述品質,並特別提醒,在溝通過程中必須確保積極(proactive)及涵容(inclusive)性。

台灣已在防疫上創立「台灣模式」,受各國媒體、學者稱讚、推動效法。在資訊及民主防衛上,完備開放、涵容的「台灣經驗」,並連結國際,將是 IORG 持續貢獻的目標。

  • 資訊操弄
  • 中國
  • 國際交流
  • 開放資料
  • 公民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