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定義
- 本文所指「台灣民主失敗論」:以不合理、帶有操弄特性的內容試圖說服讀者台灣民主現在及未來都無法保障人權、落實公平正義、民主不適合台灣,可能降低讀者對民主運作現況滿意度或民主支持,進而放棄民主的資訊操弄論述集合。
資料分析:隨賴清德上任總統時間越長,中共散播越多台灣民主失敗論,國民黨「戰獨裁」集會事件為近 1 年半以來傳播熱度最高峰
- 隨著賴清德上任總統時間越長,中共持續加強散播民主失敗論述。觀察中共提及台灣民主跨平台傳播熱度,2025 上半年平均熱度是 2024 年的近 2 倍。
- 觀察傳播熱度高峰發現中共提及台灣民主的傳播熱度隨多個台灣重要政治事件出現,包含總統大選結束、青鳥行動、中配遭遣返、大罷免運動等。
- 國民黨「戰獨裁」集會活動為 2025 年單日傳播熱度最高峰,同時也是近 1 年半內最高峰,起因為中共引用台灣在野陣營人物發言批評台灣民主。第 2 傳播熱度高峰則為中國籍配偶「亞亞」因公開發表武統言論遭台灣政府遣返事件,中共借此事件宣稱民進黨侵害人權,同時放大台灣 75 名學者控訴民進黨破壞民主的聯合聲明。
- 出現傳播熱度高峰的事件多與台灣內部時事有關,唯一例外的是 2024 年 12 月 31 日 「海峡之声」發布評論文章回顧台灣「民主退步的 2024」。內文回顧柯文哲案件、立院兩次青鳥行動等爭議,形塑賴清德政府控制司法、操弄民粹形象,認為其企圖「以“台独”伪装打击政敌、“洗涤人心”、强化“绿色独裁”」。
7 類 22 項台灣民主失敗論:利用台灣民主重要元素、特性、制度、價值辯論來攻擊民主政治
- 2024 年台灣總統大選結束後至 2025 上半年間,中共官方及其引用對象(包括:台灣媒體、台灣在野黨、黨主席、立委、議員、名嘴、「业者」、「民众」、國際華語媒體) 傳播 22 項台灣民主失敗論述, 依論述爭點分為 7 類:「內戰論」、「私利論」、「外部治理論」、「少數暴力論」、「 退步論」、「邪教論」、「戒嚴論」。
- 台灣民主失敗論述利用台灣民主社會必然存在的元素、特性、制度、價值辯論來攻擊民主政治的重要面向。多元價值、選舉制度、政黨競爭、社會運動、台美外交、轉型正義、國安政策都是中共攻擊台灣民主的「武器」,執政正當性、言論自由、公民運動正當性,則都是中共攻擊的目標。
- 「戒嚴論」涵蓋最多項台灣民主失敗論,中共利用人身自由、言論自由、國家安全之間的模糊空間,透過時事議題製造「證據」,將民主政體合法的國安政策與威權迫害混為一談,是一種模糊威權與民主界線的說法。將防範中共威權滲透的民主防衛機制扭曲為「獨裁、專制、恐怖、戒嚴、納粹」,不僅有害國家安全,也可能有淡化國民黨政府威權迫害歷史事實的效果。
- 「私利論」、「外部治理論」攻擊的目標皆包含以美國為主的民主價值同盟國家,這類論述宣稱台灣政府向西方國家「輸誠、搖尾乞憐」以獲得政治利益,或宣稱美國操縱台灣、執政黨配合美國,屬於疑美論中的「假朋友」、「共謀論」(IORG),且與中共在 2024 美國大選期間塑造「美式民主」圖利、混亂、失敗的作法一致。DA 88
- 特定類型論述伴隨時事出現,「少數暴力論」、「退步論」、「戒嚴論」常借重要時事議題攻擊執政黨、言論自由、司法獨立、公民運動,而「內戰論」、「私利論」、「外部治理論」、「邪教論」相關的論述較少結合特定事件,攻擊目標較為廣泛,包括台灣社會多元價值、選舉制度、民主支持者、盟友。
中共策略:污染在野語言、妨礙良性對話、利用台灣民眾對民主的支持強化民主被執政黨破壞的印象,使「民主」和「民主進步黨」脫鉤
- 台灣民主失敗論透過對台灣民主各方面的批評,可能使讀者不再支持民主價值與制度(民主支持),或對台灣民主運作的現況失望(民主滿意),有利中共瓦解台灣民主根基,進而擴散其威權價值。
- 中共及台灣在野陣營宣傳用語高度重疊,顯示雙方政治利益重合,中共持續系統性採用台灣在野政治語言,也可能是加劇台灣社會分化、黨性極化的策略。中共作為我國境外敵對勢力,刻意採用我國在野陣營宣傳用語,污染(或毒化)在野政治語言,使在野陣營的監督失去正當性(因為受到敵方語言污染),使執政陣營無法接受在野觀點,妨礙台灣政黨政治良性運作。
- 相較說服讀者放棄民主,中共更偏好宣稱總統、執政黨破壞台灣民主,其中又以言論自由受到破壞為主要論點。自賴清德當選後,中共宣傳持續以台灣國內政治事件製造台灣民主失敗的「證據」(「賴清德希特勒化」「民進黨法西斯化」「民進黨獨裁」「綠色恐怖」),持續放大「戒嚴論」論述,使中共得以形塑「越来越多证据」的印象(海峡之声),甚至主動發表年度總結評論台灣民主退步,都突顯中共宣傳策略為優先形塑「台灣民主受到破壞」印象。
- 中共更強調台灣民主被破壞,符合台灣民眾多數支持民主的現狀,是以民主支持者為受眾,增加資訊操弄論述接受度的作法。IORG「2024 台灣資訊環境調查」、政治大學「2024 台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都發現過半台灣民眾同意民主政治是最好的體制,於此之上,中共論述常常訴諸民主社會普遍認同(無法反對)的基本原則(如:言論自由、司法獨立)使民主支持者無法直接拒絕其說法,以此吸引讀者。
- 中共宣稱民進黨破壞台灣民主的論述可能對具有「政治效能感低」、「討厭民進黨」、「雙重認同」、「中國人認同」等特徵的台灣民眾更具吸引力。IORG 2024 年全國性民調發現,台灣約有 21.7% 的民眾具有認同台灣民主失敗論的傾向,其中具有前述 4 項特徵的民眾有顯著更高比例傾向認同台灣民主失敗。(IORG)
資料來源
報告用語 | 搜尋條件 |
---|---|
提及台灣民主 | { 台灣民主 台灣的民主 } + NOT { 台灣民主基金會 台灣民主國 台灣民主文教基金會 台灣民主自治同盟 } |
報告用語及搜尋條件對照表。台灣資訊環境研究中心 IORG 製表。
平台 | 中共提及台灣民主 | 提及台灣民主 |
---|---|---|
Facebook 粉專 | 58 | 33,164 |
Threads | - | 23,735 |
台灣新聞 | - | 24,973 |
YouTube | 313 | 35,323 |
Dcard | - | 760 |
TikTok | 45 | 3,494 |
微博 | 31 | 205 |
抖音 | 50 | 63 |
中國媒體 | 274 | 827 |
華語資訊環境 | 771 | 122,544 |
2024 年 1 月 13 日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各大平台提及台灣民主文本數量。資料來源:IORG 資料庫,台灣資訊環境研究中心 IORG 製表。
傳播趨勢:中共以台灣重要事件借題發揮,國民黨 426「戰獨裁」集會為 18 個月內單日傳播熱度最高峰
- 觀察跨平台中共文本自台灣 2024 年總統大選結束至 2025 上半年的傳播熱度。以「超過該年度平均傳播熱度 2 個標準差以上」為標準,發現中共提及台灣民主的單日傳播高峰依台灣重要事件「借題發揮」。
- 數據顯示,自賴清德上任後,中共台灣民主失敗論的傳播熱度有上升的趨勢。2024 年上半、下半年,中共提及台灣民主的平均傳播熱度皆為 0.005%;2025 上半年則為 0.009%,是前一年的近 2 倍,以單日傳播熱度計算線性回歸線,也可見上升趨勢。
- 2024 年單日傳播熱度最高峰落在 2024 年 9 月 14 日, 国台办發言人陈斌华答記者詢問對賴清德參加「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活動演說的評論,陈斌华表示賴「为谋求台独分裂 [...] 在岛内大搞绿色恐怖」「所作所为被岛内舆论认为是“民主退步”、“司法已死”和“自由堪忧”」。
- 2025 年單日傳播熱度最高峰,同時也是資料分析區間內最高峰,為 4 月 26 日國民黨「戰獨裁」集會活動,因中共引用台灣在野陣營人物發言所引起。第 2 傳播熱度高峰則為中國籍配偶「亞亞」因公開發表武統言論遭台灣政府遣返事件,中共借此事件宣稱民進黨侵害人權,同時放大台灣 75 名學者控訴民進黨破壞民主的聯合聲明。
- 民進黨政治人物爭議言論受到中共關注、放大,其中,民進黨立院總召柯建銘 2 次(地震、大罷免)、總統賴清德 1 次(團結十講提及雜質)、立委沈伯洋 1 次(第五縱隊)。
- 傳播熱度高峰事件多與台灣內部時事有關, 2024 年 12 月 31 日為唯一例外。當日,「海峡之声」發布作者為「大力」的評論文章回顧台灣「民主退步的 2024」。內文回顧柯文哲案件、立院兩次青鳥行動等事件,形塑賴清德政府控制司法、操弄民粹形象,認為其企圖「以“台独”伪装打击政敌、“洗涤人心”、强化“绿色独裁”」。
時間 | 重要事件 | 單日高峰 | 常見論述類型 |
---|---|---|---|
2024.1.13-14 | 台灣總統大選結束 | 0.0328 | 內戰論 私利論 少數暴力論 |
2024.5.6 | 柯建銘稱 403 地震是老天救台灣民主 | 0.0310 | - |
2024.5.20 | 賴清德總統就職 | - | 退步論 |
2024.5.28-31 | 青鳥行動 | 0.0317 | 少數暴力論 |
2024.9.6 | 柯文哲遭裁定羈押禁見 | 0.0253 | 戒嚴論 |
2024.9.14 | 国台办回應賴清德「台灣人民自救宣言」活動演說 | 0.0494 | 退步論 |
2024.12.3 | 民進黨團帳號發文提及韓國戒嚴 | - | 戒嚴論 |
2024.12.26-27 | 冬季青鳥行動 | 0.0260 | 少數暴力論 |
2024.12.31 | 中共官媒回顧台灣「民主退步的 2024」 | 0.0467 | 退步論 |
2025.2.18 | 柯建銘稱拋出「大罷免」前已向賴清德知會 | 0.0452 | 少數暴力論 |
2025.2.25 | USAID 補助名單包含立委沈伯洋創辦之「台灣民主實驗室」 | - | 外部治理論 |
2025.3.13 | 賴清德國安高層會議提出 5 大國安統戰威脅及 17 條因應策略 | - | 退步論 戒嚴論 |
2025.3.26 | 中研院士陳培哲等 75 位學者發表聯合聲明 | - | 戒嚴論 |
2025.3.26-31 | 中配亞亞公開發表武統宣言遭遣返 | 0.0530 | 戒嚴論 |
2025.4.22-27 | 國民黨 426「戰獨裁」集會 | 0.0783 | 戒嚴論 |
2025.6.10-15 | 網紅館長陳之漢赴中 | - | 戒嚴論 |
2025.6.22-29 | 賴清德發表團結十講第 1-3 講 | - | 戒嚴論 |
2025.6.30 | 「大罷免運動」:中選會公告第一波投票日期 | - | 戒嚴論 |
2024 年 1 月 13 日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間中共提及台灣民主出現傳播熱度高峰之重要事件、事件期間內單日傳播熱度最高峰,熱度單位為百分比(%)。資料來源:IORG 資料庫,台灣資訊環境研究中心 IORG 製表。
7 類台灣民主失敗論,中共目的:降低讀者民主支持、民主滿意
- 2024 年台灣總統大選結束後至 2025 上半年間,中共官方及其引用對象傳播 22 項台灣民主失敗論述, 依論述爭點分為 7 類:「內戰論」、「私利論」、「外部治理論」、「少數暴力論」、「 退步論」、「邪教論」、「戒嚴論」。
- 7 類論述透過對台灣民主各方面的批評,發揮使讀者「不再支持民主價值與制度」或「對台灣民主運作的現況失望」的效果,有利中共瓦解台灣民主根基,進而擴散其威權價值。
- 「戒嚴論」涵蓋最多項台灣民主失敗論,中共利用人身自由、言論自由、國家安全之間的模糊空間,透過時事議題製造「證據」,將民主政體合法的國安政策與威權迫害混為一談,是一種模糊威權與民主界線的說法。將防範中共威權滲透的民主防衛機制扭曲為「獨裁、專制、恐怖、戒嚴、納粹」,不僅有害國家安全,也可能有淡化國民黨政府威權迫害歷史事實的效果。
- 「私利論」、「外部治理論」攻擊的目標皆包含以美國為主的民主價值同盟國家,這類論述宣稱台灣政府向西方國家「輸誠、搖尾乞憐」以獲得政治利益,或宣稱美國操縱台灣、執政黨配合美國,屬於疑美論中的「假朋友」、「共謀論」。(IORG)
- 攻擊民主價值同盟國家,宣稱民主被用以謀取政治利益的論述方向,與中共在 2024 美國大選期間塑造「美式民主」圖利、混亂、失敗的作法一致。DA 88
類型 | 大意 | 特殊用詞 | 攻擊向量 | 攻擊目標 | 效果 |
---|---|---|---|---|---|
內戰論 | 台灣社會充滿矛盾,衝突無法化解,不適合民主 | 撕裂、矛盾、內耗、惡鬥、內戰 |
|
|
|
私利論 | 總統、執政黨、政治人物只顧私利、不顧人民 | 西化、私利、輸誠、搖尾乞憐、削尖腦袋 |
|
|
|
外部治理論 | 美國操縱台灣、執政黨、政治人物配合美國(反中) | 美國利益、血紅手套、好狗、打手 |
|
|
|
少數暴力論 | 總統、執政黨只有少數民意支持,選舉失敗卻輸不起,操縱支持者暴力凌駕多數民意 | 雙少數、勉強上台、違逆民意、青鳥、輸了人頭出拳頭、議場變戰場、台式拳頭民主 |
|
|
|
退步論 | 總統、執政黨各種施政造成台灣民主退步 | 民主退步、民主脫軌、千瘡百孔 |
|
|
|
邪教論 | 台灣民主如同邪教,信仰民主者無法理性溝通 | 民主教、一神教 |
|
|
|
戒嚴論 | 總統、執政黨以司法、檢調、國安打壓政敵、控制言論,就是戒嚴、希特勒、納粹 | 公器私用、司法利器、司法已死、踐踏民主、準戒嚴、麻煩製造者、綠色獨裁、綠色恐怖、真實大陸、信息繭房、加護病房、洗滌人心、國家重建、法西斯、希特勒、納粹、衝鋒隊 |
|
|
|
台灣民主失敗論 7 項次類型:大意、特殊用詞、攻擊向量、攻擊目標、效果。資料來源:IORG 資料庫;台灣資訊環境研究中心 IORG 製表。攻擊向量指論述攻擊的載體,目標指論述攻擊的對象。
22 項台灣民主失敗論
- 2024 年台灣總統大選結束後至 2025 上半年間,至少出現 22 項台灣民主失敗論述。
- 22 項論述利用台灣民主社會必然存在的元素、特性、制度、價值辯論來攻擊民主政治的重要面向。多元社會、選舉制度、政黨競爭、社會運動、台美外交、轉型正義、國安政策都是中共攻擊台灣民主的「武器」(向量、載體),執政正當性、言論自由、公民運動正當性都是中共攻擊的目標。
- 觀察論述出現時機,「少數暴力論」、「退步論」、「戒嚴論」常借重要時事議題攻擊執政黨、言論自由、司法獨立、公民運動,而「內戰論」、「私利論」、「外部治理論」、「邪教論」相關的論述較少結合特定事件,攻擊目標較為廣泛,包括台灣社會多元價值、選舉制度、民主支持者、盟友。
類型 | 論述內容 | 攻擊向量 | 事件 | 攻擊目標 |
---|---|---|---|---|
內戰論 | 1. 台灣社會族群撕裂、充滿矛盾、沒有共識、自我內耗、政黨惡鬥、心靈內戰,民主陷入困境、兩岸缺乏和平,導致台灣民主沒效率、不穩定、不安全 | 民主社會多元本質 | 不特定 | 多元價值 |
私利論 | 2. 台灣民主西化,以選票為中心而非人民,政黨、政客競選不是為了理想,是為了私利、當官、發財 | 政黨政治 | 不特定 | 選舉制度正當性 |
私利論 | 3. 台灣民主只是民進黨挑釁、謀獨的包裝、外衣、工具,配合美國「民主對抗威權」的虛假敘事向西方輸誠,搖尾乞憐、削尖腦袋想擠進「民主陣營」,乞求外部勢力撐腰,騙取國際社會同情 | 台美外交 | 不特定 | 民主價值同盟 |
外部治理論 | 4. 台灣民主沒有價值,川普、美國、西方霸權主義不會被民主價值綁架,只看重利用價值、保護費、美積電,只有有利用價值的好狗才是戰友 | 台美外交 | 不特定 | 民主價值同盟 |
外部治理論 | 5. 台灣民主受美國利益掌控,民進黨、沈伯洋透過「血紅手套」取得資助、發展組織、淪為打手,介入中國內政 | 美國對外援助 | 2024 年 2 月 USAID 補助名單包含立委沈伯洋創辦之「台灣民主實驗室」(華視) | 民主價值同盟 |
少數暴力論 | 6. 民進黨、賴清德「雙少數」勉強上台,執政不合法、不正當,違逆希望民生為重、希望兩岸和平交流的主流民意 | 2024 年選舉得票率 | 2024 年 1 月 13 日總統大選,賴清德得票率約 40%,民進黨立院席次 51 席(約 45%) | 執政正當性 |
少數暴力論 | 7. 民進黨不服輸,少數不服從多數,輸了人頭出拳頭,操控民眾、煽動民粹、組織無腦支持者組成「青鳥」,賴清德為「鳥首」,踐踏台灣民主、扭曲台灣民意,賴清德要求綠委癱瘓立法院,佔領議場、打架鬥毆、訴諸暴力、議場變戰場、造就台式拳頭民主 | 公民運動 民主國家議會衝突 | 2024 年 5 月青鳥行動 | 公民運動正當性 |
退步論 | 8. 過去八年,民進黨在島內把台灣民主破壞的千瘡百孔,島內各界對民主進步黨導致「民主退步」早有公論 | 蔡英文政府施政 | 2024 年 5 月 20 日賴清德總統就職 | 執政正當性 |
退步論 | 9. 賴清德上台以來所作所為被島內輿論認為是「民主退步」、「司法已死」、「自由堪憂」 | 賴清德政府施政 | 2024 年 9 月 12 日賴清德總統出席「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60 週年活動,稱「共產主義要併吞台灣」(總統府) | 執政正當性 |
退步論 | 10. 2024 年是台灣民主退步、民主脫軌的一年 | 政府施政 | 2024 年末回顧 | 執政正當性 |
退步論 | 11. 民進黨已徹底淪為反和平、反交流、反民主、反人性的「民主退步黨」 | 國安政策 | 2025 年 3 月 13 日賴政府公布因應國安統戰威脅的 17 項因應策略(總統府) | 執政正當性 |
邪教論 | 12. 台灣民主已經扭曲成為一神教的宗教,民主是善、不民主就是惡、就是極權,民進黨、賴清德的支持者信仰「民主教」,所以無法和他們理性討論 | 民主支持 | 不特定 | 民主積極支持者 |
戒嚴論 | 13. 賴清德公器私用,把司法機關工具化,動用司法利器打壓黨內外競爭對手,台灣民主退步,司法已死 | 重大司法案件 | 2024 年 5 月 2 日起柯文哲被列為「北士科、京華城案」被告(中央社) | 司法獨立 |
戒嚴論 | 14. 轉型正義、黨產會是民進黨抹黑、追殺、打壓在野黨的手段 | 轉型正義政策 | 不特定 | 轉型正義正當性 |
戒嚴論 | 15. 民進黨第一時間公開支持韓國總統尹錫悅宣布戒嚴,島內各界撻伐,台灣民主形象淪為國際笑話 | 政黨爭議發言 | 2024 年 12 月 3 日深夜民進黨黨團帳號發文提及韓國戒嚴(公視) | 台灣國際形象 |
戒嚴論 | 16. 台灣電影院看不到「哪吒」,台灣民主自由就是一場笑話 | 大陸地區影視節目申請放映制度(文化部) | 2025 年 2 月中國動畫電影「哪吒 2」因未申請導致無法在台上映(中央社) | 言論自由 |
戒嚴論 | 17. 賴清德竟然意圖恢復軍事審判制度,渲染戰爭恐慌、強化思想控制,是白色恐怖還魂重現,台灣進入準戒嚴狀態,踐踏民主法治、破壞台海和平,公然成為台灣民主的麻煩製造者、兩岸的麻煩製造者、國際的麻煩製造者 | 國安政策 | 2025 年 3 月 13 日賴清德總統提出因應國安統戰威脅的 17 項因應策略,其中包括恢復軍事審判制度(總統府) 2025 年 6 月 22 日賴清德「團結國家十講」第一講重申 5 大國安威脅、17 項因應策略(總統府) | 言論自由 |
戒嚴論 | 18. 民進黨妄圖實現「綠色獨裁、台獨專制、綠色恐怖」,以國安及統戰威脅為由限制言論自由,台灣民主變成賴清德做主 | 國安政策 | 2025 年 3 月 25 日中國籍配偶亞亞因涉及公開發表武統言論遭遣返(中央社) | 言論自由 |
戒嚴論 | 19. 賴清德「綠恐謀獨」,以「17 項因應策略」威脅台商、台企、台青、台生,給支持兩岸和平發展的各界人士扣上「在地協力者」的帽子,將兩岸商機扭曲為台灣危機,將兩岸正常交流及經濟合作劃入統戰威脅,如果要把大陸當作「敵對勢力」,不如乾脆宣布戒嚴 | 國安政策 | 2025 年 3 月 13 日賴政府公布因應國安統戰威脅的 17 項因應策略(總統府) | 國家安全正當性 |
戒嚴論 | 20. 民進黨動員資源、推動台獨文化工程、培養網軍、建構信息繭房,操弄反中抗中,渲染統戰威脅,是擔心台灣年輕人親自到大陸、了解真實的大陸、拆穿精心編織的信息繭房 | 政府政令宣導 網紅赴中旅遊 | 2024 年 6 月網紅鍾明軒赴中旅遊 2025 年 6 月網紅館長赴中旅遊 | 言論自由 |
戒嚴論 | 21. 民進黨抹紅在野黨,在島內找敵人,大罷免、大清洗,全面打壓在野黨,假民主之名、行獨裁之實,賴清德不但不是良醫,反而一手將台灣民主打進加護病房 | 公民運動 | 2025 上半年大罷免運動 | 公民運動正當性 |
戒嚴論 | 22. 賴清德說要洗滌人心、國家重建,是在向希特勒靠攏,要用希特勒的劇本「重建」台灣,民進黨法西斯化,台灣民主逐步走向台灣版法西斯主義,台獨勢力納粹化,台獨網紅則是納粹衝鋒隊員 | 國安政策 支持台灣主體的公民運動 | 2024 年 4 月 6 日賴清德出席鄭南榕特展提及上任後要進行社會改造與國家重建,洗滌人心(自由) 2024 年 6 月 7 日高金素梅質詢以希特勒類比賴清德(上報) 2025 年 3 月 13 日賴政府公布因應國安統戰威脅的 17 項因應策略(總統府) 2025 年 6 月 11 日鄭麗文為反制大罷免成立「黨外在野大聯盟」批執政黨走向法西斯化(中央社) | 執政黨合法性 台灣主體正當性 |
2024 年 1 月 13 日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間中共宣傳下的台灣民主失敗論攻擊向量、事件、目標。資料來源:IORG 資料庫;台灣資訊環境研究中心 IORG 製表。
論述傳播行為:中共系統性採用在野陣營宣傳用語,污染在野語言,引用對象涵蓋台媒、野黨、名嘴、「业者」、「民众」、國際華語媒體
- 中共 22 項台灣民主失敗論述,傳播者橫跨黨、政、軍、中央、省級官方媒體,引用對象包括:台灣媒體、台灣在野黨、黨主席、在野黨籍立委、議員、名嘴、退休海軍軍官、「业者」、「民众」。
- 中共系統性採用批評台灣政府、執政黨、社會的用語,除台灣在野陣營外,也包含國際華語媒體,如中共官媒引述 「联合早报」(作者庄慧良)宣稱「台湾民主异化」的評論文章,獲得 国台办評論「民进党当局假民主、真独裁」。
類型 | 論述內容 | 行為者 |
---|---|---|
內戰論 | 1. 台灣社會族群撕裂、充滿矛盾、沒有共識、自我內耗、政黨惡鬥、心靈內戰,民主陷入困境、兩岸缺乏和平,導致台灣民主沒效率、不穩定、不安全 | |
私利論 | 2. 台灣民主西化,以選票為中心而非人民,政黨、政客競選不是為了理想,是為了私利、當官、發財 | |
私利論 | 3. 台灣民主只是民進黨挑釁、謀獨的包裝、外衣、工具,配合美國「民主對抗威權」的虛假敘事向西方輸誠,搖尾乞憐、削尖腦袋想擠進「民主陣營」,乞求外部勢力撐腰,騙取國際社會同情 | |
外部治理論 | 4. 台灣民主沒有價值,川普、美國、西方霸權主義不會被民主價值綁架,只看重利用價值、保護費、美積電,只有有利用價值的好狗才是戰友 | |
外部治理論 | 5. 台灣民主受美國利益掌控,民進黨、沈伯洋透過「血紅手套」取得資助、發展組織、淪為打手,介入中國內政 | |
少數暴力論 | 6. 民進黨、賴清德「雙少數」勉強上台,執政不合法、不正當,違逆希望民生為重、希望兩岸和平交流的主流民意 | |
少數暴力論 | 7. 民進黨不服輸,少數不服從多數,輸了人頭出拳頭,操控民眾、煽動民粹、組織無腦支持者組成「青鳥」,賴清德為「鳥首」,踐踏台灣民主、扭曲台灣民意,賴清德要求綠委癱瘓立法院,佔領議場、打架鬥毆、訴諸暴力、議場變戰場、造就台式拳頭民主 | |
退步論 | 8. 過去八年,民進黨在島內把台灣民主破壞的千瘡百孔,島內各界對民主進步黨導致「民主退步」早有公論 | |
退步論 | 9. 賴清德上台以來所作所為被島內輿論認為是「民主退步」、「司法已死」、「自由堪憂」 | |
退步論 | 10. 2024 年是台灣民主退步、民主脫軌的一年 | |
退步論 | 11. 民進黨已徹底淪為反和平、反交流、反民主、反人性的「民主退步黨」 | |
邪教論 | 12. 台灣民主已經扭曲成為一神教的宗教,民主是善、不民主就是惡、就是極權,民進黨、賴清德的支持者信仰「民主教」,所以無法和他們理性討論 |
|
戒嚴論 | 13. 賴清德公器私用,把司法機關工具化,動用司法利器打壓黨內外競爭對手,台灣民主退步,司法已死 | |
戒嚴論 | 14. 轉型正義、黨產會是民進黨抹黑、追殺、打壓在野黨的手段 | |
戒嚴論 | 15. 民進黨第一時間公開支持韓國總統尹錫悅宣布戒嚴,島內各界撻伐,台灣民主形象淪為國際笑話 | |
戒嚴論 | 16. 台灣電影院看不到「哪吒」,台灣民主自由就是一場笑話 | |
戒嚴論 | 17. 賴清德竟然意圖恢復軍事審判制度,渲染戰爭恐慌、強化思想控制,是白色恐怖還魂重現,台灣進入準戒嚴狀態,踐踏民主法治、破壞台海和平,公然成為台灣民主的麻煩製造者、兩岸的麻煩製造者、國際的麻煩製造者 | |
戒嚴論 | 18. 民進黨妄圖實現「綠色獨裁、台獨專制、綠色恐怖」,以國安及統戰威脅為由限制言論自由,台灣民主變成賴清德做主 | |
戒嚴論 | 19. 賴清德「綠恐謀獨」,以「17 項因應策略」威脅台商、台企、台青、台生,給支持兩岸和平發展的各界人士扣上「在地協力者」的帽子,將兩岸商機扭曲為台灣危機,將兩岸正常交流及經濟合作劃入統戰威脅,如果要把大陸當作「敵對勢力」,不如乾脆宣布戒嚴 | |
戒嚴論 | 20. 民進黨動員資源、推動台獨文化工程、培養網軍、建構信息繭房,操弄反中抗中,渲染統戰威脅,是擔心台灣年輕人親自到大陸、了解真實的大陸、拆穿精心編織的信息繭房 | |
戒嚴論 | 21. 民進黨抹紅在野黨,在島內找敵人,大罷免、大清洗,全面打壓在野黨,假民主之名、行獨裁之實,賴清德不但不是良醫,反而一手將台灣民主打進加護病房 | |
戒嚴論 | 22. 賴清德說要洗滌人心、國家重建,是在向希特勒靠攏,要用希特勒的劇本「重建」台灣,民進黨法西斯化,台灣民主逐步走向台灣版法西斯主義,台獨勢力納粹化,台獨網紅則是納粹衝鋒隊員 |
2024 年 1 月 13 日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間中共宣傳下的台灣民主失敗論內容與行為者。資料來源:IORG 資料庫;台灣資訊環境研究中心 IORG 製表。
論述傳播情形
1. 台灣社會族群撕裂、充滿矛盾、沒有共識、自我內耗、政黨惡鬥、心靈內戰,民主陷入困境、兩岸缺乏和平,導致台灣民主沒效率、不穩定、不安全
- 2024 年 1 月 28 日 「东方卫视」政論節目上(原始影片已下架),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张维为稱兩岸政治制度產生「制度绩效的反差」,認為台灣的政治制度導致公共建設沒有效率。而台灣的民主困境存在深層結構問題,認為「成熟的民主制度」,要聚焦公共政策,而不是意識形態問題。而台灣在民族上沒有共識,導致「政客很容易打民粹牌 [...] 结果就是族群撕裂」。
- 2024 年 7 月 15 日 「海峡之声」發布作者為「李林杰」的評論,文章宣稱從心理學角度剖析台灣社會與政黨「集体性“自恋型人格症候”」特點,認為台灣長期以來的「省籍矛盾、统独矛盾、国家认同矛盾、转型正义矛盾,乃至当下的洗涤人心社会工程」造成社會撕裂因此產生「蓝绿恶斗此种恶质民主现象」,「台湾民主的缺陷,除却上述频繁的集体性“心灵内战”与社会撕裂,也在于不安全的民主环境」,意指兩岸缺乏和平協議導致台灣民主處於不穩定的環境。
2. 台灣民主西化,以選票為中心而非人民,政黨、政客競選不是為了理想,是為了私利、當官、發財
- 2024 年 1 月 13 日台灣總統大選投票日, 「中国台湾网」發表署名「王杰」的「社会政治文化变迁与台湾选举」一文回顧台灣政治與選舉變遷。內文稱台灣政黨完成「西化」轉型,變成所謂「民主党」性質,「不谈理想信念、失去革命性」,成為「纯粹的选举工具」。同時稱台灣政黨參選的目的就是獲取利益,「迅速实现自己的当官梦和发财梦」。
- 2024 年 2 月 4 日「观察者网」發布张维为於 「东方卫视」節目發言逐字稿,张维为在節目中批評台灣「以选票为中心」的西方政治模式存在缺陷,導致政黨「竞相争夺选票 [...] 对基本盘以外其他群体的利益,要么是视而不见,要么是开一些空头支票」。同時連結至當時即將舉行的美國選舉,認為美國的黨爭也只能確保少數選票,稱中國「“以人民为中心”的制度的品质显然超越以“选票为中心”的制度」。
3. 台灣民主只是民進黨挑釁、謀獨的包裝、外衣、工具,配合美國「民主對抗威權」的虛假敘事向西方輸誠,搖尾乞憐、削尖腦袋想擠進「民主陣營」,乞求外部勢力撐腰,騙取國際社會同情
- 2024 年 5 月 24 日 「国际在线」針對賴清德就職演說發表評論,批評民進黨高喊民主,卻做著各種「反民主勾当」,包含「制造绿色恐怖」「党同伐异」「关闭异己媒体」等,宣稱「岛内各界对民主进步党导致台湾民主退步早有公论」。同時批評美國散播「民主对抗威权虚假叙事」,而民進黨藉此機會想擠進民主陣營,獲得對台獨的外部支持。
- 2024 年 5 月 27 日 「海峡之声」發表文章認為賴清德在就職演說中多次提及民主,是民進黨為迷惑民眾的包裝,且以此「乞求外部势力为其谋独挑衅撑腰打气」。文章認為美國挑起的「新冷战」體系中,「亲美即民主,与美意见不同则是专制」,民進黨則迎合美國定義的「价值高地」,表達作為美國「马前卒」和「急先锋」的决心。
- 2024 年 5 月 31 日 「人民日报」發布作者為「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王英津」的文章「打民主牌谋独挑衅注定徒劳」,內文針對賴清德宣揚台灣民主成就認為賴是企圖透過打「民主牌」來投靠美國等「西式自由民主阵营」,這與美國打「台湾牌」相呼應,「二者加紧勾连」。
- 2024 年 5 月 31 日 「海峡之声」發表評論稱民進黨執政多年「民主这块包装纸不仅用来包裹一党一己私利,也成为谋“独”分裂的装饰工具」,針對賴清德就職演說強調民主價值,則認為目的是「乞求外部势力为其谋独挑衅撑腰打气,充当外部势力遏制中国发展的马前卒」。
- 2024 年 10 月 12 日 「海峡之声」發表評論稱賴清德「编造台独谬论的手法」之一就「披上民主的外衣进行伪装」。認為賴清德高喊民主不是要落實民主,而「不过是谋独的话术」,是向西方「输诚」,藉此「倚外谋独」。
- 2025 年 1 月 6 日 「中国新闻网」針對賴清德元旦演講發表文章,內文引述多位中國學者批評賴清德是「披着民主外衣,意在倚外谋独」。如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华稱民進黨「打着民主旗号换取美西方支持」;复旦大学台湾研究中心主任信强認為賴清德演講鼓噪「民主对抗威权的虚假叙事」,目的在於升高意識形態對立。
- 2025 年 6 月 10 日 「人民日报」發布作者為「上海东亚研究所所长王海良」的文章,第一段及宣稱賴清德之所以熱衷於「民主对抗威权」的敘事,是想「给台湾贴上民主实体标签,向民主阵营靠拢,骗取国际社会同情,以增加其对抗大陆的资本」。
- 2025 年 6 月 11 日 「中評網」發布作者為「上海交通大學台灣研究中心主任盛九元」的評論文章「虛構民主對抗專制敘事可休矣」,內文扭曲台灣民主,同時頌揚中共「全過程民主」,將雙方制度比擬為「假民主 VS 真民主」。認為民進黨以民主之名行「綠色恐怖」之實,民進黨的民主自由實為台獨勢力的政治工具;對比之下,中共的「全過程民主」則彰顯「人民至上」的價值,形成「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
4. 台灣民主沒有價值,川普、美國、西方霸權主義不會被民主價值綁架,只看重利用價值、保護費、美積電,只有有利用價值的好狗才是戰友
- 2025 年 2 月 22 日 「台海网」發表評論稱民進黨「把制度和民主作为抗拒统一、分裂国家的借口」,且配合西方「民主对抗威权」敘事,但川普「亲手撕碎了美西方虚伪民主叙事的包装纸」。評論認為美國只看重利用價值,不在乎民主,稱「在美西方霸权主义者眼中,当你是个有利用价值的好狗,你就是我们的共同伙伴,民主领袖肩并肩战友,当你失去利用价值 [...] 则让你身败名裂」。
- 2025 年 2 月 25 日 「海峡之声」批評賴清德於國安會議後談話中稱要和「友盟國家合力打造全球民主供應鏈」的觀點,是因為明知無法達成川普希望台灣提高國防預算的標準,想以「民主同盟」價值討好美國,「让美国充当保护伞」。但川普看重「美国利益优先」、看重「台积电 [...] 成为美积电」、看重「台湾要向美国多交保护费」,因此不會被賴清德價值綁架。
5. 台灣民主受美國利益掌控,民進黨、沈伯洋透過「血紅手套」取得資助、發展組織、淪為打手,介入中國內政
- 2024 年 1 月 13 日 「海峡导报」針對美方於選前舉行媒體電話簡報會一事發表評論,認為美國此舉「罕见」「反常」「甘冒“介选”质疑」。內文引述無法證實來源的「白宮不具名高官」,聲稱美方堅持一中政策、不支持台獨等,顯示美國擔憂賴清德成為「麻烦制造者」。文末引用 中時電子報評論的觀點「台湾民主自由出现越来越被美国利益所掌控的趋势」。
- 2025 年 5 月 25 日 「大公文匯」針對 侯漢廷檢舉沈伯洋接受境外資金一事發表評論,內文引述侯漢廷觀點,認為「沈柏洋接受境外勢力贊助,成立並發展組織、假民主介入台灣政治,抨擊政黨、製造敵人,近期更公然呼籲推動大罷免,干擾政治運行」。文章另宣稱「台灣有民眾批評」民進黨與相關團體經「血紅手套」拿美方資助,淪為美方「政治打手」。
6. 民進黨、賴清德「雙少數」勉強上台,執政不合法、不正當,違逆希望民生為重、希望兩岸和平交流的主流民意
- 2024 年 1 月 14 日 「东南卫视」評論台灣大選結果。針對選舉結果賴清德只獲得 40% 選票稱「在六成下架民进党民意面前 [...] 背离了台湾社会的主流民意」,並以「可想而知,一个没有多数民意基础的政客,手中的权力有多少合法性、正当性?不难预测,岛内政局即将发生更多的冲突 [...] 这是台湾政治体制的弊病,也是台湾民主政治的悲哀」的說法。文末則宣稱「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才是台湾的主流民意」,先定調賴清德的政治權力缺少(沒有證據的)主流民意正當性,再宣稱台灣民主政治體制下必定會發生衝突混亂。
- 2024 年 5 月 31 日 「人民日报」針對賴清德就職演說提及「台灣的未來由兩千三百萬人民共同決定」反駁,稱這是以「少部分人」(指台灣人民)的民意,來對抗「全体中国人民的公意」,是「不符合人民主权的逻辑,是对民主的歪曲和背离」。這樣的說法以中國民意稀釋台灣民意,消滅了台灣人民的主體性,也否定了賴清德政權的民意正當性。
- 2024 年 12 月 31 日 「海峡导报社」以「民主退步的2024:斗鸡搭草台,台独变独裁」為標題發表評論,內文預言「只要2028年蓝白能够完成整合,“双少数”的赖清德将毫无一战之力,或将成为台湾地区领导人直选以来首个未能连任的领导人」。宣稱賴清德以「青鸟」壓迫在野黨「却忘了在野党获得 6 成选票,更有资格代表台湾民众的大多数;超过 9 成台湾民众希望两岸和平相处、超过 8 成民众赞成两岸交流才是台湾主流民意的真实样态」。
- 2025 年 3 月 30 日 「新华网」發表評論,內文稱賴清德以「双少数」(指國會及總統得票率皆未過半)勉強上台「却不谦卑面对民意、以民生为重,反而违逆主流民意,顽固坚持台独分裂立场」。文末則評價賴政府統治的結局為「严重违背历史潮流和主流民意,必被历史和人民审判,必定逃不脱人民公敌的失败下场」。
7. 民進黨不服輸,少數不服從多數,輸了人頭出拳頭,操控民眾、煽動民粹、組織無腦支持者組成「青鳥」,賴清德為「鳥首」,踐踏台灣民主、扭曲台灣民意,賴清德要求綠委癱瘓立法院,佔領議場、打架鬥毆、訴諸暴力、議場變戰場、造就台式拳頭民主
- 2024 年 5 月 23 日 「环球网」針對立法院「國會改革」修法爭議發表文章,內文引用 葉元之、 趙少康、 聯合新聞網說法,認為立院外抗議的民眾是受到民進黨煽動或組織,評論賴政府「意图操控民众」。並且引用「台灣青年聯合會理事長」何溢誠評論綠營「輸了人頭就出拳頭」,稱賴清德心態是「你民我主」。
- 2024 年 5 月 25 日 「环球网」再發表評論,稱立法院內肢體衝突事件的根源是因賴政府不能接受在國會不佔多數,因此訴諸暴力「输了人头就出拳头」。文章內也回顧台灣國會過去的肢體衝突事件,稱民進黨總通過挑起事端來阻撓國民黨,造就「台式拳头民主」。
- 2024 年 5 月 29 日 「大公文匯」針對立院「國會改革」法案衝突發表評論,稱民進黨遇到不喜歡的法案就破壞規則,以「拳頭」充數,多次在議場挑起肢體衝突、打架鬥毆。
- 2024 年 8 月 7 日 「中国台湾网」評論賴清德資政、國正顧問名單的文章中,批評「赖清德吃相难看,想做民选皇帝」。針對青鳥行動稱賴「眼看民进党的民意代表们打不赢,便呼唤青鸟上街,用民粹对付蓝白」。文末更宣稱「今天的赖清德把民粹玩于股掌间,杀蓝白、打异已,想完胜蔡英文当一个独裁者」。
- 2024 年 10 月 12 日 「海峡之声」評論賴清德雙十演講的文章中,稱賴清德高調宣揚民主,但上台以來「只要多数尊重少数,不要少数服从多数」。
- 2024 年 12 月 20 日 「香港新聞網」報導立法院修法爭議,內文引用 黃國昌對民進黨的批評稱「民進黨一手握著行政權,另一手則要求綠委癱瘓立法機構,在立法機構里搞戒嚴,賴清德已經跨越紅線」。
- 2024 年 12 月 27 日 「海峡之声」發表作者為「言未央」的評論文章「“青鸟”扑来 民进党上演“更大的民主”闹剧!」,內文宣稱賴清德「动员」青鳥,「煽动民粹对立情绪」,並稱「所谓“青鸟”是指“无脑”的绿营支持者」,而賴清德「公开支持“青鸟行动”,并成为“鸟首”」,認為賴「时常向蓝白两党发出威胁:你们不服,“青鸟”就会飞出来」「完全一副黑社会老大的德性」。
8. 過去八年,民進黨在島內把台灣民主破壞的千瘡百孔,島內各界對民主進步黨導致「民主退步」早有公論
- 2024 年 5 月 24 日 「国际在线」發表評論「“假民主、真台独”的把戏蒙蔽不了国际社会」,內文宣稱賴清德政府高談民主,實際卻「干着各种反民主勾当」。稱「过去八年,民进党当局在岛内大肆制造“绿色恐怖” [...] 将台湾的民主破坏得千疮百孔」,並以沒有依據的方式宣稱「岛内各界对民主进步党导致台湾“民主退步”早有公论」。
9. 賴清德上台以來所作所為被島內輿論認為是「民主退步」、「司法已死」、「自由堪憂」
- 2024 年 9 月 14 日 国台办發言人陈斌华答記者針對賴清德參加「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研討會」演說的評論,稱「“台湾人民自救运动宣言” [...] 是一篇不折不扣的“台独宣言”。赖清德对其推崇备至,企图用以“洗涤人心”」,更稱賴清德上台以來「在岛内大搞“绿色恐怖”。其所作所为被岛内舆论认为是“民主退步”、“司法已死”和“自由堪忧”」。
10. 2024 年是台灣民主退步、民主脫軌的一年
- 2024 年 12 月 31 日 「海峡之声」作者為「大力」的文章,總結台灣 2024 年的政治發展,以「民主退步的2024:“斗鸡”搭草台,“台独”变独裁!」 為題發表評論。內文回顧並評論了 2024 年台灣重要政治議題,包含柯文哲案件、青鳥行動、聯合利劍演習等,並於文末以「2025年岛内民主会否再退一步?眼下还无法确定。可以确定的是,接下来,距离祖国统一又近了一年」作結。
- 2024 年 12 月 31 日 「中国台湾网」報導引用國民黨「回顧賴清德2024執政十大亂象」,內容涵蓋內閣表現、罷免謝國樑、戒嚴發言爭議(TEAM 戒嚴)、房價、打詐、政治人物貪污等面向。文末則稱「台灣需要一個真正負責任的政府,讓民主回歸正軌」,意指台灣當前民主屬於「脫軌」狀態。
11. 民進黨已徹底淪為反和平、反交流、反民主、反人性的「民主退步黨」
- 2025 年 3 月 26 日 国台办例行新聞發佈會上陈斌华評論賴清德的「17 策略」,稱其「彻底暴露出反和平、反交流、反民主、反人性的丑恶面目 [...] 就是要在岛内搞“恐怖政治、绿色独裁”」。
- 2025 年 4 月 1 日 「人民日报」評論文章(作者王英津)開頭即評論賴清德「17 項策略」,稱賴「企图织密织牢“反中抗中”牢笼,进一步阻挠两岸交流、禁锢台湾人民,要在岛内搞“恐怖政治、绿色独裁”」,認為民進黨已「彻底沦为反和平、反交流、反民主、反人性的“民主退步党”」。
12. 台灣民主已經扭曲成為一神教的宗教,民主是善、不民主就是惡、就是極權,民進黨、賴清德的支持者信仰「民主教」,所以無法和他們理性討論
- 2024 年 12 月 31 日 「中国台湾网」抖音上傳影片,標題為「扭曲的台湾民主 “民主教”」。內容為柳傑克稱民主就像「一神教的宗教 [...] 民主的我們是善的,不是民主的就是惡的」,而賴清德與民進黨的支持者信仰民主教,因此「沒有辦法跟他討論內容」。
13. 賴清德公器私用,把司法機關工具化,動用司法利器打壓黨內外競爭對手,台灣民主退步,司法已死
- 2024 年 9 月 14 日 「国台办」發言人陈斌华答記者詢問時,宣稱賴政府「公器私用、不择手段,肆意进行政治迫害、展开司法追杀,悍然打压岛内反独阵营、爱国统一力量,在岛内大搞绿色恐怖」,宣稱輿論認為台灣「民主退步、司法已死、自由堪忧」。
- 2024 年 10 月 12 日 「海峡之声」評論中,宣稱賴清德「公器私用,动用司法利器打击党内外竞争对手」,令「岛内舆论」驚呼「民主退步、司法已死」,質疑「以“斗”治台的赖清德哪里还有半点民主?」。
- 2024 年 12 月 31 日 「海峡之声」評論稱賴清德對於如何找回失去的年輕選票「采取了更为简单粗暴的方式,即利用司法工具打残柯文哲」。
- 2025 年 3 月 15 日 「环球网」發表作者為「北平锋」的評論文章,內文宣稱民進黨借國安之名打壓反對派,並「把司法工具化,滥用所谓反渗透法擅权专用、罗织罪名」。
- 2025 年 3 月 30 日 「新华网」發表評論,內文稱賴清德「企图操控政局、夺回完全执政地位」,因此「从政治迫害到司法追杀再到制造仇恨、煽动民粹,赖清德及其侧翼无所不用其极,处心积虑编造所谓国安和统战威胁等借口,施行恶法,压制、霸凌异见人士,企图构建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威权体制」。
- 2025 年 4 月 1 日 「人民日报」發表作者為「王英津」的評論文章,宣稱賴政府「将司法机关工具化,用来打压政治异己 」,並以柯文哲、鄭文燦為例,認為賴清德將司法作為政治鬥爭的工具,已「严重破坏台湾地区的司法秩序,形成对民主和法治的双重威胁」。
14. 轉型正義、黨產會是民進黨抹黑、追殺、打壓在野黨的手段
- 2024 年 4 月 22 日 「海峡导报社」報導,針對國民黨智庫傳出裁員,引用 國民黨批評「民进党透过“党产会”抄家式的追杀在野党,眼中只有政治追杀,早就把所谓公平正义抛诸脑后」。
- 2024 年 9 月 18 日 「海峡之声」發布評論文章,內文針對台灣「轉型正義」工作評論,稱賴清德「以“民主自由”为幌子,推进“转型正义”,大搞“去中国化”和“软性台独”」,將「闽南语方言更名为“台湾台语”,相继抛出“中华民族论述是一个陷阱”“炎黄子孙只是中国古代传说”“两岸关系的实质是两国”等离谱言论」,其意在「洗涤人心」。
- 2025 年 6 月 25 日 「环球网」報導台灣移除蔣介石銅像,引用 羅智強稱「赖清德的权力越大,就越往独裁迈进」;區桂之稱「民进党推动拆除所谓“威权”象征物,实则是企图建立自身的“威权”」;蔡正元稱民進黨為「打着“消除威权象征”的幌子,实则是为了打击反对力量」。
15. 民進黨第一時間公開支持韓國總統尹錫悅宣布戒嚴,島內各界撻伐,台灣民主形象淪為國際笑話
- 2024 年 12 月 27 日 「海峡之声」發表評論,針對韓國總統尹錫悅宣布戒嚴事件,文章認為「民进党第一时间公开表示支持」「充分暴露出民进党一干人企图通过暴力手段解决问题的险恶用心」,且稱民進黨「大搞“绿色恐怖”,制造“寒蝉效应”,其实就是“戒严”的变种」。
- 2024 年 12 月 31 日 「中国台湾网」報導引用 國民黨「回顧賴清德2024執政十大亂象」,並針對民進黨評論韓國宣布戒嚴的發文爭議,評論為「让台湾的“民主形象”沦为笑话」。
16. 台灣電影院看不到「哪吒」,台灣民主自由就是一場笑話
- 2025 年 2 月 18 日 TikTok 帳號「大咖開麥」及 抖音帳號「海峡导报」都發布影片,內容為呂禮詩於政論節目上稱中國電影「哪吒 2」在台灣可惜沒有排上上映抽籤(即無法在台灣上映),認為「台灣的言論自由,台灣的各種自由,會不會慢慢的讓大家覺得越來越只是一場笑話」。
17. 賴清德竟然意圖恢復軍事審判制度,渲染戰爭恐慌、強化思想控制,是白色恐怖還魂重現,台灣進入準戒嚴狀態,踐踏民主法治、破壞台海和平,公然成為台灣民主的麻煩製造者、兩岸的麻煩製造者、國際的麻煩製造者
- 2025 年 3 月 14 日 「香港新聞網」引用 朱立倫發言,針對賴清德包括恢復軍事審判制度在內的「賴 17 條」策略,宣稱這是「嚴重限制民眾言論自由、思想自由、行動自由,是台灣民主的麻煩製造者」,且「公然成為國際的麻煩製造者,成為兩岸的麻煩製造者,成為台灣民主的麻煩製造者」。
- 2025 年 3 月 30 日 「新华网」評論內文稱,「賴 17 條」中「意图恢复“军事审判制度”,通过渲染战争恐慌强化“台独”意识形态控制」,並讓不明來源的「台湾民众」驚呼「“‘白色恐怖 ’还魂重现”“已进入准‘戒严 ’状态”」。
18. 民進黨妄圖實現「綠色獨裁、台獨專制、綠色恐怖」,以國安及統戰威脅為由限制言論自由,台灣民主變成賴清德做主
- 2024 年 5 月 24 日 「国际在线」發表評論,宣稱賴清德高談民主,實則「干着各种反民主勾当」,且民進黨過去執政八年「在岛内大肆制造绿色恐怖,大搞党同伐异,清算政治对手,关闭异己媒体,践踏民主原则,将台湾的民主破坏得千疮百孔」。
- 2024 年 9 月 9 日 「海峡之声」發表標題為「抗中变为美尽忠,民主成赖清德做主」的評論文章,內文稱賴清德上台以來「对除了自己以外的其他派系、其他政党全力围攻、意图剿灭,让民主变成“赖清德做主”」。
- 2024 年 9 月 14 日 「国台办」發言人陈斌华答記者詢問,針對賴清德稱共產主義要併吞台灣的發言,批評這將使台灣變得兵兇戰危。同時稱賴政府為謀求台獨,肆意打壓反對意見,實行「绿色恐怖」,被輿論認為是「民主退步、司法已死、自由堪忧」。最後呼籲台灣民眾「理解民主、自由的真谛,认清绿色恐怖就是对民主自由的践踏」。
- 2024 年 12 月 27 日 「海峡之声」藉台灣立法院修訂選罷法、憲訴法、財劃法三大法案的爭議,認為賴清德煽動反修法的群眾(青鳥)對抗政敵。同時藉韓國戒嚴事件稱「民进党在岛内大搞“绿色恐怖”,制造“寒蝉效应”,其实就是“戒严”的变种,本质上没有区别」。
- 2024 年 12 月 31 日 「海峡导报社」發表文章回顧 2024 年台灣政治發展,內文稱賴清德司法迫害柯文哲「接连突破民主底线,将绿色独裁推进至戒严边缘」,又動員「青鳥」施壓在野黨,讓 2024 年成為「民主退步的2024」。文末稱「2025 年岛内民主会否再退一步?眼下还无法确定。可以确定的是,接下来,距离祖国统一又近了一年」暗示台灣民主與主權將進一步走向瓦解。
- 2025 年 3 月 15 日 「环球网」發布作者為「北平锋」的評論,標題「赖清德独裁梦暴露出绿色恐怖的邪念与邪恶」,內文稱賴清德一系列國安改革政策讓台灣重回「准戒严状态」。並稱賴清德作爲皆為私利,要製造一場「大清洗」為大罷免掃清障礙,造成「台湾社会大倒退、民主大倒退、自由大倒退、历史大倒退」。
- 2025 年 3 月 16 日 「环球网」再發布「北平锋」的評論「赖清德绿色恐怖暴政让台湾回到戒严白色恐怖时期」,稱民進黨以反滲透之名「行思想禁锢人身控制之实,将台湾社会推向绿色恐怖深渊」。認為民進黨走向「法西斯化」,以「绿色麦卡锡主义」破壞人權。
- 2025 年 3 月 30 日 「新华网」發表標題為「赖清德大搞绿色威权 包藏祸心」的評論文章,內文稱賴清德「大开民主倒车,使台湾滑向绿色恐怖执政的黑暗深渊」,認為賴政府以「国安和统战威胁等借口」限制人民言論自由,而民進黨當前的作法與「过去抨击的戒严体制已无二致」「从批判威权到成为绿色威权」。
- 2025 年 4 月 1 日 「人民日报」作者為「王英津」的文章,內文宣稱「赖清德当局压制岛内民众的言论自由,大搞“绿色恐怖”」,借中配遭遣返事件批評「民进党当局此举,在于制造“寒蝉效应”,压制支持统一的声音,进而塑造支持“台独”分裂的社会氛围」。
- 2025 年 4 月 1 日 「国际在线」發表評論,稱賴清德上任以來的言行暴露了「反和平、反交流、反民主、反人性」的真面目。對於中配遭遣返事件,文章認為此舉「造成多个家庭骨肉离散,悖离人伦人性,践踏民主人权」,同時引述出處未知的「岛内舆论」稱賴清德的「绿色恐怖」和「绿色独裁」,好比「麦卡锡主义还魂再现」。
- 2025 年 4 月 27 日 「海峡飞虹」報導國民黨「戰獨裁」遊行活動,內文引述 馬英九發言質問「当局用不当手段对付在野党主席柯文哲,这不就是独裁吗?」,以及 朱立倫批評賴清德「你不让我们有和平的台湾、民主的明天,而是要让独裁成为现实」。文末評論宣稱「台湾民众对赖清德的不满已累积到高点,他们开始觉醒,站出来用实际行动反对赖清德的独裁行径」。
- 2025 年 4 月 28 日 「环球时报」抖音發布影片,標題「绿恐又出新花样,民进党拿台民众户籍开刀」,內容稱陸委會指出台灣民眾持有中國身分證與定居證將喪失戶籍的政策是「绿色恐怖」,將「严重损害台湾的民主自由和社会和谐」。
- 2025 年 5 月 3 日新加坡「联合早报」刊登作者為「庄慧良」的評論文章,內文肯定參加國民黨集會活動「抗议民进党持续紧缩言论自由、整肃异己等民主倒退作为」的群眾。文末宣稱台灣「目前民主表象犹在,但引以为傲的民主自由内涵正逐步流失中」。該文章於 5 月 14 日獲中共官媒 「海峡卫视」記者於 国台办記者會引述,發言人陈斌华評論「民进党当局假民主、真独裁,在岛内大搞绿色恐怖、独裁政治,种种倒行逆施自然会广受质疑和反对」。
- 2025 年 6 月 10 日 「人民日报」發布作者為「上海东亚研究所所长王海良」的文章,標題「赖清德侈谈民主既虚伪又险恶」,內文認為民進黨以民主為標籤,在「政治正确下实行绿色恐怖」,在民主掩飾下「借助绿色威权压制甚至消灭政治对手」,批評大罷免是「以民主之名行反民主之实」「民主就是民进党做主」。文末則以中國「全过程人民民主」作為對比,宣稱中共式的民主「完好存在、有序运转、平稳发展」。
- 2025 年 6 月 24 日 「中国台湾网」以「台独就是有害垃圾!赖清德十讲将把台海局势带向何处」為題發表評論,內文稱台灣罷免制度存在「少数推翻多数」的弊端,大罷免是「一场以践踏台湾民主制度为前提的政治豪赌」,而「十講」為「进攻信号」。
- 2025 年 6 月 25 日 「中国台湾网」再評論賴清德「團結十講」錯誤百出,認為其目的就是「假借民主之名行独裁之实,为绿营发起的大罢免助攻」「操弄反中抗中、强化绿色恐怖」。文章也引述台灣兩名在野黨主席,朱立倫稱賴「打着民主的名号行独裁之实,透过大罢免和司法手段清洗所有在野党」; 黃國昌則認為團結十講應是「斗争十讲」,稱賴「嘴巴喊团结,却继续斗争在野党」。
19. 賴清德「綠恐謀獨」,以「17 項因應策略」威脅台商、台企、台青、台生,給支持兩岸和平發展的各界人士扣上「在地協力者」的帽子,將兩岸商機扭曲為台灣危機,將兩岸正常交流及經濟合作劃入統戰威脅,如果要把大陸當作「敵對勢力」,不如乾脆宣布戒嚴
- 2025 年 3 月 14 日 「中国台湾网」發表標題為「赖清德宣布全面紧缩两岸交流 岛内舆论批不如直接宣布戒严!」的文章,內文稱「岛内舆论」反彈「17 项策略」,批評「此举妄图把想交流的人都贴上颜色标签,不如直接宣布戒严!」。文末引用未知來源的「观光业者」稱「民进党当局把旅游业者绑在“抗中保台”的列车上,推出去当炮灰,若要把大陆当作所谓“敌对势力”,不如干脆宣布戒严,直接断绝往来」。
- 2025 年 4 月 1 日 「国际在线」發表評論文章,標題「“绿恐谋独”,穷途末路」,稱賴清德「“17项策略”、强推两岸“脱钩断链”」,其言行「彻底暴露了反和平、反交流、反民主、反人性的真面目」。
- 2025 年 6 月 24 日 「中国台湾网」發表評論文章,內容稱賴清德「将两岸商机扭曲为“台湾危机”」「将两岸正常交往交流活动以及台商台企经济合作项目通通划入所谓“统战威胁”」,並以「賴 17 條」「威胁参与两岸互动的台商、台企、台青、台生,给支持两岸和平发展的岛内政党、团体及各界人士扣上所谓“在地协力者”的“帽子”」。
20. 民進黨動員資源、推動台獨文化工程、培養網軍、建構信息繭房,操弄反中抗中,渲染統戰威脅,是擔心台灣年輕人親自到大陸、了解真實的大陸、拆穿精心編織的信息繭房
- 2024 年 6 月 14 日 「环球网」發表作者為「程东」的評論文章,針對台灣網紅鍾明軒赴中,稱這是「“信息茧房”被现实击碎」。文章引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学者」任冬梅的觀點,認為「钟明轩的经历证明,不管民进党动用多少资金和资源打造“信息茧房”,只要年轻人能够亲自来到大陆,他们心中这层人为打造的隔膜就很容易被现实撞击得粉碎」。
- 2024 年 9 月 18 日 「海峡之声」發表評論,內文針對台灣政府增加「媒體政策及業務宣導經費」,認為這表明「赖当局将进一步推动实施“台独”文化工程、培养绿色网军大肆洗脑,建构信息茧房,确保其政治、选举利益和“抗中保台”策略的实现」。
- 2025 年 3 月 26 日 国台办例行新聞發布會上,陈斌华稱民進黨「一味操弄“反中抗中”,不断渲染所谓“统战渗透威胁”」的原因是「担心台湾民众由此了解真实的大陆,进而拆穿其精心编造的“信息茧房”」。
- 2025 年 6 月 5 日 「环球网」再度發表作者為「程东」的文章,針對網紅館長陳之漢赴中,開頭引用未知來源的「岛内舆论」稱綠營批評館長代表「绿营其实是害怕了,担忧他们构筑的认知围墙被陈之汉突破」。文末也引用 中時電子報評論稱「绿营担心他会和钟明轩一样,带回的第一手信息冲击绿粉尤其是年轻世代,让大家走出绿营长期建构的“信息茧房”,对大陆有全新的认知,这样就不利于民进党继续“认知作战”洗脑了」。
- 2025 年 6 月 23 日 「人民日报」發布作者為「任成琦」的評論,標題「“不带滤镜”的大陆终究让谁破防了?(日月谈)」。內容評論館長陳之漢赴中行程,引用陳之漢批評民進黨「用谎言欺骗人民」,宣稱這是「要用不带滤镜的真实镜头,戳破台湾绿营长期散布的谣言,撕开民进党当局精心编织的“信息茧房”」。
21. 民進黨抹紅在野黨,在島內找敵人,大罷免、大清洗,全面打壓在野黨,假民主之名、行獨裁之實,賴清德不但不是良醫,反而一手將台灣民主打進加護病房
- 2025 年 3 月 15 日 「环球网」發布作者為「北平锋」的評論,標題「赖清德独裁梦暴露出绿色恐怖的邪念与邪恶」,內文稱賴清德一系列國安改革政策讓台灣重回「准戒严状态」。並稱賴清德作爲皆為私利「要在岛内制造一场“大清洗”,为“大罢免”扫清障碍,全面打压国民党、民众党等所有在野力量和拒绝支持民进党的广大台湾同胞」。
- 2025 年 4 月 1 日 「人民日报」作者為「王英津」的文章,針對大罷免運動稱「赖清德当局滥用罢免制度打击在野党,妄图实现“绿色独裁”。赖清德当局试图通过操弄“大罢免”来打击在野党,夺回对台湾地区立法机构的控制权」。
- 2025 年 6 月 25 日 「中国台湾网」再評論賴清德「團結十講」錯誤百出,認為其目的就是「假借民主之名行独裁之实,为绿营发起的大罢免助攻」「操弄反中抗中、强化绿色恐怖」。文章也引述台灣兩名在野黨主席, 朱立倫稱賴「打着民主的名号行独裁之实,透过大罢免和司法手段清洗所有在野党」; 黃國昌則認為團結十講應是「斗争十讲」,稱賴「嘴巴喊团结,却继续斗争在野党」。
- 2025 年 6 月 30 日 「环球网」發表評論「赖清德“法理”外衣难掩“台独”祸心」,開頭即批評賴團結十講「直接目的是为推动“大罢免”政治斗争谋取政治私利进行文宣造势,不惜将台湾推向分裂对抗的深渊」。內文另引用 國民黨團的批評稱團結第三講是「执政者的傲慢」,及 民眾黨批評「赖清德不但不是“治民主弊病的良医”,反而“一手将台湾的民主打进加护病房”」。
22. 賴清德說要洗滌人心、國家重建,是在向希特勒靠攏,要用希特勒的劇本「重建」台灣,民進黨法西斯化,台灣民主逐步走向台灣版法西斯主義,台獨勢力納粹化,台獨網紅則是納粹衝鋒隊員
- 2024 年 6 月 12 日 「海峡之声」發表作者為「大力」的評論,標題「越来越多证据表明,赖清德正在向希特勒靠拢!」,引用 高金素梅稱民進黨「大肆抹红在野党、在岛内找敌人的做法,与当年希特勒和纳粹党手法如出一辙」、賴清德「说要“洗涤每个人的人生”」「让我打冷颤、毛骨悚然」、讓他「联想到曾高喊过国家重建、且颁布过“国家重建法”的希特勒」、民進黨「“法西斯化”」、賴清德「“希特勒化”」,文末則呼籲「所谓台湾重建,意味着希特勒与法西斯的历史悲剧正在重演。台湾社会对此不可不慎,不可不防!」。
- 2024 年 10 月 11 日 「中国新闻社」臉書引述「兩岸和平發展論壇、台灣勞動黨」針對賴清德雙十演講表示賴清德「要在政治、經濟、社會、思想文化等方面打造一種“全體主義”」、「使台灣的民主逐步走向“台灣版法西斯主義”」。
- 2025 年 3 月 15 日 「国际在线」發表評論,標題「“绿恐谋独”方案坐实赖清德“假民主、真独裁”」,內文針對賴清德提出因應統戰威脅的 17 項策略(簡稱賴 17 條),稱「这实际是想在台湾打造“绿色牢笼”,搞军事威权。岛内舆论批评说,所谓“17条策略”让人想起当年法西斯黑暗岁月,是彻头彻尾的纳粹思想」,並引用未知來源的「外媒评论」稱「赖清德搞“麦卡锡式”反共,将让台湾人人自危。民进党想把促进两岸交流的人都贴上“红色标签”、罗织罪名,是典型的反民主、反自由」。
- 2025 年 3 月 27 日 「环球时报」抖音發布影片評論中配遭台灣政府驅逐事件,內容引用「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张文生觀點,稱「岛内台独势力已然在纳粹化的政治道路上一去不复返,打压陆配很可能仅仅是一个开始」。
- 2025 年 3 月 28 日 「环球时报」發表作者為「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副研究员」陈桂清的評論文章,內文列舉民進黨政治人物(如劉世芳、黃捷、沈伯洋等)、台派人士(如曹興誠、網紅「八炯」)等「配合」「赖当局」「大搞“台独”一言堂,大搞“绿色独裁”“绿色恐怖”」「阻挠两岸交流、打压政治异己、迫害台湾同胞」,認為他們「充当“台独”政权的“纳粹冲锋队员”」。
- 2025 年 6 月 11-12 日間「中国台湾网」、「海峡飞虹」、「海峡之声」先後引述 6 月 11 日「黨外在野大聯盟」成立大會上召集人 鄭麗文的發言:「当下岛内的执政党逐渐走向法西斯化、沙文主义化,大家忧心不已,因此希望联结、团结所有“在野”力量」。